打從大夥兒歡欣鼓舞地迎接雪山隧道開工的那一刻起,北宜高速公路通車的時程壓力,就不時壓在工程人員的肩頭上。沒想到頭城端超乎預期的惡劣地質讓工程團隊一開始就彷彿寸步難行。以導坑為例,平均每挖100m左右,也就是大約10天到半個月便會傳來TBM受困的消息;本以為隨著時間流逝情況會逐漸改善,然而天不從人願,這段掙扎期持續了數年之久,導致通車期程只得一再延緩。當時,除了引發宜蘭當地居民關切之外,交通部更頓時成為眾矢之的,社會上一時之間興起了一波波質疑的浪潮。
民國91年初,工程專業背景的交通部前部長林陵三上任後,以平均每週1次的密度,緊盯雪山隧道施工進度,同時工程團隊利用2號通風豎井加闢工作面,終能陸續突破並通過困難地質,隧道的貫通不再遙不可及。
歷經十餘年的努力後,雪山隧道群相繼貫通,從那時起,全國上下轉而盼望全線早日通車,媒體與長官也將所有關愛的眼神投射在通車的日期上。為了加速趕工,工程團隊幾乎傾全力投入所有可動員的人力,每天採取24小時全年無休地輪班工作;而各級長官也不分晝夜地隨時到工地視察、督導,無非就是為了早日實現國人的期待。
為了追趕落後的工程進度以及早完工,曾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舉行了7次的諮詢顧問會議,提出於導坑坪林端再增加一部TBM,或者於台9線48K處另增闢施工橫坑等多項輔助方案。不過,經過縝密的效益評估後,最後決定利用已經開挖完成的2號通風豎井增闢多組工作面,期望能早日達成雪山隧道貫通的使命。
「夜以繼日,全力以赴」簡單8個字刻劃出工程人員的真實心境。 照片來源╱經典公路 國道幸福5號
當各個工作面同時作業時,每天約有百餘人次利用人籠進出2號通風豎井。這上下升降的危險性,沒有親身經歷過的實難想像。 照片來源╱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