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燈塔風情

燈塔,是位於海岸、港口或河道,用以指引船隻方向的建築物。

燈塔大部份都類似塔的形狀,透過塔頂的透鏡系統,將光芒射向海面照明。

有些燈塔成為普遍的旅遊勝地,不過也有些燈塔因國防等因素,並不開放參觀。我國最出名的燈塔為有東亞之光的鵝鑾鼻燈塔與最久遠的漁翁島燈塔,而球子山燈塔與蘇澳燈塔堪稱雙胞胎燈塔。

臺灣燈塔粉絲團由此進

點擊區域可觀看相關資訊

燈塔小知識

燈器演變

燈器是燈塔最重要的主體,早期燈器多是露天開放的,例如在塔上放置金屬框籃,燃燒木材或是木炭來發光,後來改用各種油脂,如牛脂、羊脂、鯨魚油、植物油等,到了使用煤油燈的階段,則加上燈罩,不再受風吹雨打。

隨著科技發達,現今的燈器,已改由發光物、透鏡、透鏡迴轉機與閃光機等器材構成,就發光物而言,經過各時期的演變,目前皆使用電燈,它和一般家用電燈的形狀相似,體積稍大,瓦數約在七百五十瓦至一千五百瓦之間,其電源可分為交流電與直流電、交流電源能安裝大型白熾燈泡,光力較強,直流電源一般裝設於無人看守的燈塔,近年則陸續改用太陽能系統供電,燈具也改採LED燈器發光。透鏡則是影響燈光射程遠近的重要因素,其直徑大小則決定了燈器的等級,目前臺灣最大的燈器,是彭佳嶼燈塔的一等燈,透鏡直徑有一千八百四十公釐,透鏡迴轉機多用於大型燈器,使旋轉透鏡定時迴轉,並依燈質特性射出光線,早期用水銀槽以齒輪傳動,現在改用馬達,以軸承方式進行傳動。閃光機是依據燈質的不同,使燈光產生明滅規律變化的機具。


彭紹道視察:

「在海面上航行的時候,必須用燈光來辨別,所以燈質就很重要了,它的組成是用顏色來判定,另外是用他的週期,然後他的群數不一樣,來判定所組成的,每一個燈塔的燈質,都一定要不相同,我們才可以判定出它的方位,那譬如說我們從基隆港出港,然後基隆港的燈質,譬如說他是三十秒看到兩個閃光,再往南航行到富貴角,富貴角說不定是三十秒一個閃光,這個就叫燈質的分別不一樣,所以你就可以遇到這個燈燈相續的概念,這樣一直航行下去。」

「因為我們一般燈塔的燈質,是不可以更改的,他必須公告,那船隻才能夠依照它公告的,來辨別方向,所以只要我們的工作燈塔守,能夠把機器維護正常就OK了。」

對夜間航行的船隻來說,燈塔的助航功能顯得極為重要,為了維持燈塔正常運作,有一群人整日與燈塔為伍,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