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花絮分享 / 小故事

花絮分享

溫馨故事

小故事30-吾不如老農.土地開發的掙扎與省思 (講述者:林志玲)

那天去工地看看大山交流道用地清除地上物的情形,因為出門早,到工地時才八點多,從塵土飛揚的匝道進入主線時,不經意看到已八十多歲的張老先生佝僂著身子在鄰地忙農事,心中感動油然而生。

我們隨著高速公路從北做到南,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些勤奮、篤實、以大地刻畫一生的老農夫們。他們的共同特色是不擅言詞、堅持、深愛著這片他們付出一輩子的土地。常常在接觸、疏導的過程中,喝著他們熱情款待的濃釅老人茶,聽他們娓娓道來這樣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兩、三歲在田邊玩耍;四、五歲開始幫忙撿稻穗;七、八歲會除草、播種……而後一輩子就在這塊土地上消磨、打滾,直到七、八十歲,子女長大離家,自己雖已無力耕作,卻仍勉力而為。

每當我看著他們臉上深刻的皺紋、手上厚實的老繭,聽著他們說來平實、內裡血淚交織的一生,了解他們對這塊土地有多少不捨,對生命的流轉有多少眷戀,對孕育成熟的五榖有多少崇敬時,便不禁想起世界名著「飄」的女主角郝思嘉,每當遇到困厄時,總要回去陶樂,接觸那塊滋養、孕育她的紅土地,以獲得東山再起的力量。

然而我們的工作,卻是在改變他們的餘生。我們常這樣勸慰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趁這個機會休息休息吧!雖然傳統觀念中視賣祖產為大逆不道,是不肖子孫才會做的事;但是如果田地不能賣,子女又不願耕作,您們勉強下田的結果,是讓子女不捨、收成不佳,自己也累壞了身體,何苦呢?現在政府要做高速公路,就讓政府收了地,您們拿了現金,也可以享享清福啊!」我也一直深信這個想法與做法是正確的,事實上,的確也有很多案例是徵收剩餘的農田,農民反而要求政府也一併徵收算了。不過,還是偶有補償金被子女分走,老農沒了身心安頓的田地、又不願到都市與子女同住,落得獨自在鄉下抑鬱以終的遺憾個案。

現代人大概看不到土地真正的價值了吧?購買農地是為了以後能變成建地,或興建美侖美奐的別墅型農舍;小孩子被教導不可赤腳踩在地上,因為「很髒」,新世代父母如是說,完全忘了父祖輩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黃土地愈來愈少,慢慢都鋪上了鋼筋混凝土或柏油。可憐的台灣下一代,在這個地小人稠的地方,漸漸失去了大地母親的支持,而仍懵然不知。

每次當我從辦公室冷氣房走到工地,曬到暖暖的陽光,都不由自主想到「野人獻曝」這句成語,覺得「曝」是一件非常豐盛的大禮,「野人」實在是比皇帝有福分多了。也許以後,時代流轉,當人們看膩了鋼筋混凝土,會懷念起土地的原有價值,父母諄諄教誨子女的,或不再是讀書求功名,而是種田練身體?只希望到了彼時,這片曾經被我們視為「未進化」的黃土大地,仍然願意敞開胸懷接納我們!

返回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