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高大社路段與燕巢路段的抗爭民眾中,有兩位先生的姓名都有「龍」字,而且正好都是該路段長達半年之久的抗爭案,被我們稱為「兩條龍」。
燕巢鄉的龍先生原是國有林地的承租戶,平時除了養鹿、種果樹之外,也兼差開計程車。我們收回國有地時曾查估他的地上物損失,但是他認為補償金額偏低而拒收,頻頻向鄉公所、工程處及施工單位抗議,也不斷向交通部、縣政府等單位陳情,甚至到工務所掀桌子叫罵,政風室人員多次出面安撫,依然未見效果。最後,我們只好採取「蠶食鯨吞」的迂迴戰術,當時被徵收的其他民眾領了補償金後,紛紛遷離,我們忍耐到所有的鄰居都遷走之後,龍先生抗爭時不再有啦啦隊在一旁鼓噪助陣,逐漸失了銳氣,便再進一步曉以大義,告訴他若再妨礙公務,恐怕會被送警法辦,終於讓他在限期拆遷的時間內自動遷離。
另一位龍先生出現在大社鄉,他認為我們徵收用地時測量有偏差,偏頗道路對面的地主,對他不利,所以經常帶著全家一行五、六人出現在工地,吵鬧不休,甚至出現推擠場面。為了安撫他,我們特別請縣政府重新測量,但還是無法讓他消氣。雖然縣政府重測後,已證實我們可以依法施工,沒有問題。但是,以他們全家出動、抗爭到底的決心來看,就算我們白天勉強施工,到了晚上難保不會遭受破壞。最後,我們決定採取「速戰速決」的方式,把三天的工程在一天內完成,也就是針對有爭議的路段,把所有的混凝土物件預鑄完成後運到現場,利用短短一天的時間將所有的動作一次完成,讓抗爭者無從破壞。這種施工方法雖然費用較高,但是為了降伏這頻頻抗爭的「龍之家族」,也不得不然。
兩條龍的事件之後,雖然仍有其他的零星抗爭,但那段以智慧幻化為屠龍刀,智取兩位龍先生的回憶,總讓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