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 臺灣光復,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由所屬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接收汽車業務。

1946

  • 臺灣省公路局成立,開辦客運業務,並陸續接管鐵委會汽車業務。
  • 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所、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高雄市公共車船管理處成立,分別經營當地市區公車。
  • 日治時期成立之基隆、台北近郊、桃園、新竹、日新、豐原、台灣、彰化、員林、台西、嘉義、新營、協成、台南、興南、高雄、屏東、新港、蘭陽、花蓮、澎湖等自動車事業,依中華民國法律改組為客運公司(客運社)。

1947

  • 臺灣省公路局受交通部公路總局(政府遷臺後裁撤)委辦,接辦臺灣省公路監理業務。
  • 公路局一度接辦省內各市區公車。
  • 基隆交通、台北近郊、台灣交通、新港自動車、蘭陽汽車、花蓮汽車公司客運業務,由公路局接收經營。
  • 臺灣省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施行;日本時代自動車交通事業法等9種法規停止適用。

1948

  • 中華民國汽車載客規則施行;公路汽車載客通則廢止。
  • 嘉合客運公司開業。

1949

  • 公路局將駐段辦公室撤銷,局內仍設監理處,局外監理業務併入臺北、臺中、高雄、枋寮、蘇澳等5個段。
  • 中央政府遷臺辦公。
  • 嘉義市營公共汽車管理處開業,經營嘉義市市區公車。

1950

  • 公路局各段改制為區運輸處。
  • 嘉義市撤銷省轄市建制,併入嘉義縣;嘉義市營公共汽車管理處停辦。

1951

  • 澎湖縣公車處成立,接辦澎湖客運公司業務。
  • 山民客運公司開業。

1952

  • 公路局再度將監理業務劃出運輸部門,設臺北、新竹、臺中、嘉義、高雄等5區監理所。
  • 臺灣省汽車客運業專營費征收辦法施行。
  • 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所升格為處。
  • 臺北市公車業務由公用事業管理處劃出,成立公共汽車管理處。
  • 台北客運公司(基隆客運前身)開業。
  • 澎湖縣公車處更銜為澎湖縣車船處。
原本公路運輸和監理乃是一家,臺北西站樓上就是監理辦公室,難免招致「球員兼裁判」的批評,故自民國 41 年起將兩者分立(圖片由宋文泰先生提供)

1953

  • 公路局為配合觀光事業發展,鼓勵開辦遊覽車業務。
  • 文山輕便汽車客運社、臺陽交通公司開業。
  • 嘉義縣政府恢復經營嘉義市市區公車,並接管嘉合客運公司長途路線,復成立嘉義縣公共汽車管理處。
  • 協成客運社改組為協成客運公司。

1955

  • 臺中市中區合作社附設輕便汽車交通社、蘭陽汽車客運社開業。

1956

  • 文山輕便汽車客運社改組為文山客運公司。

1957

  • 花蓮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開業。 
  • 蘭陽汽車客運社停業。

1958

  • 公路局開始輔導民營業者連接路線辦理聯營。
  • 台中市公車公司開業,經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1959

  • 公路局開行「金馬號」班車。
  • 台北客運公司更名為基隆客運公司。
  • 山民客運公司更名為南投客運公司。
  • 省交通處撤銷花蓮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營業許可,准由花蓮汽車客運有限公司繼續經營。

1960

  • 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汽車運輸業客貨運運價準則施行。

1961

  • 臺灣省特種汽車客運公會聯合會開辦北高「公路夜快車」服務。
  • 汽車客運規則、汽車運輸業審核細則施行。
  • 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訂定之中華民國公路汽車載客規則廢止。
  • 三峽運輸合作社開業。

1962

  • 臺灣省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廢止。
  • 文山客運公司更名為臺北客運公司。
  • 金門縣公車處成立。
  • 日新客運社改組為苗栗客運公司。
  • 南投客運公司解散,復以同名新設南投客運公司。
  • 花蓮客運公司兼營花蓮市市區公車。

1963

  • 大業運輸公司(原經營遊覽汽車)更名為大業客運公司,經營永和-外雙溪公路客運。

1964

  • 花蓮汽車客運有限公司改組為花蓮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1965

1966

  • 中興巴士公司開業,經營公路客運,復與大業客運公司合併,更名為中興大業巴士公司。

1967

  •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該市公共運輸監理業務由建設局陸續接辦。
  • 公路局臺北、新竹、臺中、嘉義、高雄等5區監理所,更銜為第一~五區監理所;臺北、臺中、高雄、枋寮、蘇澳等5區運輸處,更銜為第一~五區運輸處。
  • 指南遊覽汽車公司(原經營指南宮專用公路登山遊覽汽車運送業務)更名為指南客運公司,經營公路客運,路線延長至菜寮、新莊及泰山。

1968

  • 三重、振昌客運公司開業。

1969

  • 公路局首次開放路線民營。
  • 臺北市升格後市區公車開放民營,大有巴士、大南汽車、光華巴士、欣欣客運公司開業。
  • 臺陽交通公司併入臺北客運公司。

1970

  • 公路局開行「金龍號」冷氣客車。
  • 臺灣省普通汽車客運公會聯合會開辦北高「聯營夜班車」服務。
  • 興東客運公司開業。
  • 馬祖貨客運汽車運輸行開業,經營南竿地區客運業務。

1971

  • 公路法修正,進一步宣示汽車客運業開放民營政策。
  • 臺北市政府發布臺北市公共汽車客運業營運管理辦法。
  • 安榮客運公司開業。

1972

  • 新成立之臺北市政府交通局陸續接辦原屬建設局之公共運輸監理業務。
  • 新竹客運公司兼營新竹市市區公車。

1973

  • 公路局以租用遊覽車方式,續辦北高「公路夜快車」服務。
  • 臺北客運公司兼營板橋市市區公車。
  • 高雄客運公司兼營鳳山市市區公車。
  • 宜蘭客運公司開業,經營公路客運。

1974

  • 公路局擴大開放路線民營。
  •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撤銷,公共運輸監理業務陸續移回建設局。
  • 三峽運輸合作社部分社員另組淡水運輸合作社,接辦淡水及汐止地區公路客運業務。
  • 巨業交通公司開業,並兼營臺中港特定區公車。
  • 桃園客運公司兼營桃園市、中壢市市區公車。
  • 玉山林區管理處祝山客運服務所開業,經營祝山林道公路客運。
  • 國防部核定成立馬祖公共汽車管理處。

1975

  • 三峽運輸合作社改組為三峽客運公司。
  • 台中市公車公司增辦公路客運。
  • 指南客運公司台灣省淡水分公司開業,接辦指南客運公司所有路線。
  • 綠島、蘭嶼鄉公共汽車管理所開業,各獲省府撥贈中型客車1輛。

1976

  • 公路局開行「中興號」冷氣客車。
  • 新城交通公司開業,經營花園新城專用公路客運。
  • 三重市公車公司開業,經營三重市市區公車。
  • 仁友公車公司開業,經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琉球鄉公共汽車管理所開業。

1977

  • 臺北市實施公車聯營。
  • 公路局第一~五區監理所更銜為臺北、新竹、臺中、嘉義、高雄區監理所。
  • 欣欣客運公司增辦公路客運,接駛公路局北碇線。
  • 三峽客運公司更名為海山客運公司。
  • 彰化客運公司兼營彰化市市區公車。
  • 興東、安榮客運公司合併為鼎東客運公司。

1978

  • 南北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公路局開行「國光號」高級整體客車。
  • 有限責任淡水運輸合作社部分社員另組有限責任汐止運輸合作社,接辦汐止地區公路客運業務。
  • 豐原客運公司兼營豐原市市區公車。

1979

  • 北高「公路夜快車」因公路局租車預算遭省議會全數刪除而停辦。
  • 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該市公共運輸監理業務由建設局陸續接辦。
  • 淡水、汐止運輸合作社分別改組為淡水、欣和客運公司。
  • 皇宮客運公司開業,經營桃園市、中壢市市區公車。
  • 屏東客運公司兼營屏東市市區公車。
  • 汽車客運業專營費停止徵收。

1980

  • 公路局以租用方式,納管違規遊覽車。
  • 北高「聯營夜班車」停辦。
  • 公路局與民營客運業者達成協議,以交換路權方式,陸續開辦14條國道「通運路線」。
  • 臺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接辦公路局運輸業務。
  • 双和公車公司開業,經營中、永和市區公車,復增辦公路客運。
  • 台中市公車公司更名為台中客運公司。
  • 仁友公車公司原以臺中市市區公車延長至成功嶺,為符監理法規,改以公路客運經營。

1981

  • 臺灣省汽車客運業專營費征收辦法廢止。
  • 三重市公車公司更名為首都客運公司,並增辦公路客運。
  • 首都客運公司新莊分公司開業,經營新莊市市區公車。
  • 新店客運公司開業,並兼營新店市市區公車。
  • 宜蘭客運公司兼營宜蘭市市區公車。

1982

  • 新竹市、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市區公車改由各該市政府主管,仍由新竹客運公司、嘉義縣公車處分別經營。 
  • 皇宮客運公司更名為中壢客運公司。 
  • 苗栗客運公司兼營苗栗市市區公車。

1983

  • 臺汽公司租斷方式,連人帶車將違規野雞車納入編制。
  • 溪阿公路開發公司開業,經營杉林溪專用公路客運。
  • 臺西客運公司兼營斗六市市區公車。

1984

  • 公路法全文修正。
  • 双和公車公司更名為福和客運公司。
  • 仁友公車公司更名為仁友客運公司。

1985

  • 臺汽客運公司營運達到高峰,號稱東亞第1大客運公司。

1986

  • 原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汽車客(貨)運規則,整併為新的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並全面推動營運路線許可證改革。
  • 臺北市公車處推出「彩虹公車」,為原本單調的客運車輛塗裝增添色彩。

1987

  • 中興大業巴士公司許可期限屆滿,因部分公路客運路線原已參加臺北市公車聯營,不再續發公路客運許可證,改以市區公車型態續營。
  • 臺灣地區解除戒嚴,客運駕駛員開始透過大規模罷工爭取權益,政府也著手研擬駕駛員適當作憩規定。

1988

  •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恢復設立,陸續接辦原屬建設局之公共運輸監理業務。

1989

  • 臺北市仁愛路、信義路公車逆向專用道啟用,為我國首創公車專用道。
  • 臺北市公車以借行高速公路方式闢駛快速公車。

1990

  • 臺北市公車處配合院般方案,先後於74路、忠孝幹線試辦雙層公車。
  • 統聯客運公司開業,為第2家經營國道路線之業者。
  • 祝山客運服務所因森鐵祝山線通車而停業。

1991

  • 統聯客運公司陸續接辦臺汽公司通運路線,臺西、嘉義客運公司並以「代駛」名義派車行駛國道。
  • 海山客運公司併入臺北客運公司。
  • 振昌客運公司全部路線停駛。

1992

  • 臺北市公車處匈牙利公車上路,為冷戰結束後我國首次向前東歐共產國家採購之車輛。
  • 金門縣公車處更銜為金門縣車船處。

1993

  • 國道3號陸續分段通車,臺汽公司部分路線改經分流。
  • 振昌客運公司更名為東明客運公司,並恢復行駛。
  • 宜蘭客運公司更名為北宜客運公司。
  • 馬祖公車處更銜為連江縣車船處。

1994

  • 臺北市陸續淘汰普通公車,剪格票走入歷史。

1995

  • 交通部出版首部《運輸政策白皮書》。
  • 交通部頒行《國道客運路線開放申請經營實施要點》及《國道客運路線申請經營審議作業原則》,全面推動國道客運民營化。
  • 臺北市聯營公車引進電腦儲值票。
  • 宜興客運公司開業,接駛北宜客運公司路線。

1996

  • 省市雙方以委員會方式合議聯營公車路線申請及變更案件,以統一事權。
  • 交通部推動「促進大眾運輸發展方案」,提供業者營運虧損補貼、免徵牌照稅及燃料使用費、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等優惠。
  • 臺北捷運木柵線通車,沿線公車逐步轉型為接駁性質,並配合開行「M」線接駁公車。
  • 汎航通運公司(原名汎航貨櫃通運公司,1984年開業)增辦公路客運。

1997

  • 公路客運營運虧損補貼制度開始實施。
  • 臺汽公司急速縮減營運規模,將運輸處撤銷,改以車站為利潤中心。
  • 臺灣省交通處旅遊局與公路局合作,陸續闢駛旅遊客運路線。
  • 臺北捷運轉乘公車優惠開始實施。
  • 日統、建明客運公司開業。
  • 光華巴士、中壢客運公司增辦公路客運。
  • 欣和、淡水客運公司兼營臺北市市區公車。
  • 大有巴士公司增辦公路客運。
  • 福和客運公司中、永和市區公車1~3路改制為臺北市市區公車626~628路。
  • 長航通運公司(原專營貨運,1994年開業)增辦公路客運。
  • 東明客運公司更名為環台客運公司。 

1998

  • 臺北捷運木柵線及22、505路公車試辦非接觸式票證「易行卡」。
  • 統聯客運公司推出19人座豪華巴士,交通部核定二排座客車運價。
  • 三重客運公司許可期限屆滿,因部分公路客運路線原已參加臺北市公車聯營,不再續發公路客運許可證,改以市區公車型態續營。
  • 新城交通公司停業。
  • 台聯客運公司開業。
  • 環台客運公司更名為豐榮客運公司。
  • 中南客運公司開業,並兼營高雄市市區公車。
  • 臺灣省虛級化。

1999

  • 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改制為交通部公路局。
  • 臺北市公車處試辦複合式(油電混合)公車。
  • 大通行、全航、亞通、阿羅哈;豪泰客運公司開業。
  • 華聯遊覽車客運公司(原專營遊覽車)增辦公路客運。
  • 協成客運公司停業,所遺路線由興南客運公司接駛。
  •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修正,將原省管事項改由中央或直轄市、縣(市)政府分別承接。

2000

  • 臺北市公車處試辦天然氣公車,其中法國雷諾公司製造的低底盤公車,為我國首次引進之低地板公車,其大窗設計亦首開業界之先河。
  • 交通部頒布公路汽車客運業申請調整客運路線處理原則,作為公路主管機關客觀審查公路汽車客運業申請營運路線延駛、變更起(訖)點或交流道之依據。
  • 臺北捷運木柵線及棕1路試辦非接觸式電子票證「悠遊卡」,並逐步擴大使用範圍。
  • 台灣聯合、亞聯、和欣、尊龍客運公司開業。

2001

  • 臺汽公司客運業務民營化,成立國光客運公司。
  • 公路局接辦交通部「國道客運審議委員會」,與該局原「臺灣省公路汽車客運審議委員會」合併為「公路汽車客運審議委員會」。
  • 交通部推動「振興公路大眾運輸發展計畫」,持續給予汽車客運業補貼及稅費減免。
  • 皇家客運公司(原名皇家通運公司,1998年開業)增辦公路客運。
  • 欣欣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北碇線改制為臺北市市區公車。
  • 總達、濱海客運公司開業。
  • 澎湖縣車船處停辦公路客運,所有路線改制為澎湖縣市區公車。

2002

  • 發展大眾運輸條例施行。
  • 臺中客運公司試辦電動公車,為光復後首次引進。
  • 東南客運公司開業,經營臺北市市區公車。
  • 基隆客運公司兼營臺北縣市區公車,瑞芳-侯硐線改制為808路。
  • 大通行通運公司停業。
  • 統聯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屏東客運公司接辦枋寮地區13條支線,改以市區公車經營。

2003

  • 交通部公路局改制為交通部公路總局。
  •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智慧型運輸系統大規模導入汽車客運業,於各地普設公車動態系統、智慧卡票證等設施。
  •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成立,陸續接辦原屬建設局之公共運輸監理業務。
  • 長航通運公司併入長榮國際儲運公司,繼續經營公路客運。
  • 臺南客運公司停業,所遺路線公路客運由興南客運公司、市區公車由高雄客運公司接駛。

2004

  • 臺北市公車處民營化,成立大都會客運公司。
  • 高雄市車船處更銜為公車處。
  • 東南客運公司增辦公路客運。
  • 巨業交通、全航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嘉義縣公車處兼營嘉義縣市區公車。

2005

  • 國道客運臺北總站啟用,為我國首座由地方政府主辦之綜合性轉運站。
  • 台灣聯合客運公司未准續營。

2006

  • 推動「提昇地方公共交通網計畫」。
  • 溪阿公路開發公司併入杉林溪遊樂事業公司,繼續經營公路客運。
  • 亞通客運公司兼營桃園縣市區公車。
  • 中興大業巴士公司兼營新北市市區公車。

2007

  • 高鐵嘉義站聯外公車捷運系統通車,由嘉義客運公司經營,為我國首條公車捷運系統(BRT)。
  • 臺西、嘉義客運公司終止代駛統聯客運公司通運路線。
  • 汽車運輸業審核細則修正,客運業得使用9人座小客車營業。
  • 中鹿、葛瑪蘭客運公司開業。
  • 東南客運公司兼營高雄市市區公車。
  • 統聯客運公司兼營桃園縣市區公車。
  • 嘉義客運公司兼營嘉義縣市區公車。
  • 華聯遊覽車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

2008

  • 「公路汽車客運審議委員會」更銜為「公路汽車客運審議會」。
  • 首都客運公司兼營宜蘭縣市區公車。
  • 南台灣客運開業,經營高雄市市區公車。
  • 尊龍客運公司停業。

2009

  • 公路客運路線實施4碼統一編號制度。
  • 阿羅哈、彰化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東南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
  • 光華巴士公司兼營新北市市區公車。

2010

  • 推動「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
  • 公路總局陸續補助臺鐵局、臺北捷運、高雄市輪船及各客運業者建置多卡通票證設備,悠遊卡、臺灣通、高雄捷運、遠通卡始可在不同運具間跨區使用。
  • 高雄市公車處水陸觀光車「鴨子船」上路。
  • 豐原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義大客運公司開業。
  • 科技之星交通公司(原專營遊覽車)增辦公路客運。
  • 葛瑪蘭客運公司兼營宜蘭縣市區公車。
  • 臺北縣改制直轄市,更名新北市;臺中、臺南、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2011

  • 大都會客運公司增辦公路客運、兼營新北市市區公車。
  • 欣和客運公司更名為新北客運公司。
  • 新店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所有路線移撥為市區公車。
  • 和欣、東南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金牌客運公司開業。
  • 新營、興南客運公司兼營臺南市市區公車,原公路客運路線陸續移撥。

2012

  • 臺北市、高雄市監理處改隸公路總局,更銜為臺北市、高雄市區監理所。
  • 新竹縣竹東鎮、五峰鄉、尖石鄉、苗栗縣通霄鎮、大湖鄉、三義鄉、公館鄉、南投縣埔里鎮、中寮鄉、魚池鄉、信義鄉公所準用市區汽車客運業規定,開辦鄉鎮接駁客車,發給營業大客車顏色相同之牌照。
  • 中台灣客運公司開業,經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基隆客運公司兼營基隆市市區公車,新闢臺鐵捷運化接駁路線。
  • 國光客運公司兼營新北市市區公車。
  • 新竹、金牌客運公司兼營新竹縣市區公車。
  • 苗栗、豐榮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義大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所有路線移撥為高雄市市區公車。 

2013

  • 推動「公路公共運輸提昇計畫」。
  • 試辦國道客運路線部分班次上下中途交流道、短端售票及縮駛。
  • 直轄市公路客運監理業務收歸中央統籌辦理。
  • 皇家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所有路線移撥為臺北市市區公車。 
  • 長榮國際儲運公司兼營桃園縣市區公車。
  • 府城客運公司開業,接辦高雄客運公司原臺南市市區公車業務。
  • 科技之星交通公司兼營新竹市、新竹縣市區公車。
  • 興南客運公司停辦公路客運,所有路線移撥為臺南市市區公車。
  • 阿羅哈客運公司停辦臺中市市區公車。
  • 試辦公路客運及市區公車車輛混合調度。

2014

  • 高雄市公車處民營化,由港都、漢程、統聯及東南客運高雄分公司接辦。
  •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修正,將國道客運彈性營運合法化。
  • 公路汽車客運動態資訊管理系統正式啟用。
  • 屏東縣牡丹鄉開辦準市區公車。
  • 大都會客運公司兼營宜蘭縣市區公車。
  • 國光客運公司兼營新竹市區公車。
  • 臺中快捷巴士公司開業,經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員林客運公司兼營彰化縣市區公車。
  • 南投客運公司兼營臺中市、南投縣市區公車。
  • 嘉義縣公車處停辦嘉義市市區公車。
  • 嘉義客運公司兼營嘉義市、嘉義縣市區公車。
  • 太魯閣客運公司開業,經營花蓮縣市區公車。
  • 普悠瑪客運公司開業,經營臺東縣市區公車。

2015

  • 宜蘭地區試辦「郵輪式客運」。
  • 推動「大專院校公車進校園」專案。
  • 金牌客運公司兼營新竹市、苗栗縣市區公車。
  • 長榮國際儲運公司停辦桃園市市區公車。
  • 國光客運公司兼營宜蘭縣市區公車。
  • 苗栗客運公司兼營新竹市市區公車。
  • 新通客運公司開業,經營新竹市市區公車。
  • 臺西客運公司兼營雲林縣市區公車。
  • 嘉義客運公司停辦嘉義市、嘉義縣市區公車。
  • 嘉義縣公車處恢復兼營嘉義市市區公車。
  • 雲林客運公司開業,經營雲林縣市區公車。

2016

  • 捷順交通公司開業,經營臺中市、臺南市市區公車。
  • 四方公司開業,經營臺中市市區公車。
  • 苗栗縣頭屋鄉公所開辦準市區公車。
  • 臺中快捷巴士公司停業。
  • 推動需求反應式公車(DRTS)計畫。
  • 高雄市雙層觀光巴士通車。
  • 美樂家客運公司(原專營遊覽車)兼營新竹市市區公車。
  • 三重客運公司兼營桃園市市區公車。
  • 彰化、員林客運公司兼營南投縣市區公車。

2017

  • 四方、指南客運公司兼營桃園市市區公車。
  • 阿里山客運公司開業,經營嘉義縣市區公車。
  • 屏東縣春日鄉公所開辦準市區公車。
  • 臺北市雙層觀光巴士通車。
  • 新通客運公司停業。
  • 美樂家客運公司停辦新竹市市區公車。
  • 臺北市實施新制幹線公車,提供轉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