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環海,四面環船

安全航行守護臺灣

臺灣海域是世界三大海運航線,北太平洋航線、歐亞航線及地中海航線的交會點。

拼圖遊戲

灣位於世界三大主要海運航線的交會處,是全球海運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這個拼圖遊戲,我們希望您能更深入了解臺灣在國際海事中的關鍵角色。從臺灣頭到臺灣尾,臺灣每天都有無數船舶穿梭其間。完成拼圖,體驗臺灣海域的重要性,認識臺灣在全球海運中的獨特地位。

以下是關於臺灣航向相關的拼圖,可以了解臺灣各大港口的航線密度。

重新排列
  在2024年1月至6月期間,臺灣各國際商港的累計進出船舶為39,092艘次,顯示出臺灣的船舶進出量非常龐大。所以當發生事故需請求救援時,搜救衛星的重要性就顯得非常迫切。

資料來源:航港發展資料庫

再玩一次

緣起

為何而做

航港發展資料庫的船舶即時資訊中,搜尋臺灣海域船舶密度分布情形可以發現:從臺灣頭到臺灣尾、甚至從臺灣海峽區域來看,臺灣不只是四面環海,更是四面環船。另外,就經濟觀點來看,臺灣海域更是世界三大海運航線——北太平洋航線、歐亞航線及地中海航線的交會點。


 透過這些現象來看,臺灣海域隱約存在了發生船舶事故的潛在威脅。從臺灣歷年船舶肇事類別來看,常見有碰撞、觸礁、擱淺、失火、爆炸、洩漏、傾覆、機器故障、非常變故及絞擺等海事案件。


 在臺灣海域作業的船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上述情形。只是,該如何確保這些船舶在海上作業時的安全呢?為有效處理船舶遇難時的搜救工作,海上救援工作就顯得非常迫切;而利用衛星設備進行海事救援行動,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項目。

特色

如何處理

我國持續善盡地面接收站的責任與義務,以維持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的運作正常。例如,若有船舶遭遇擱淺,船舶可藉由求救設備發出求救信號後,海事救援工作就會開始啟動。


 隨著全球化科技資訊的快速發展,太空技術也一日千里,其演進速度之快,低軌道衛星系統已漸漸無法趕上現階段海事案件發生的變化。


有鑑於此,我國於2018年完成臺北任務管制中心及中軌道衛星地面接收站軟硬體建置工程,並2019年通過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召開之理事會議審查;2022年3月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註1進入初步運轉能力階段,參與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系統運作;臺北任務管制中心啟用驗測報告於2022年11月正式通過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理事會審查,為西北太平洋地區(我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越南)第一個與上層節點完成驗測並通過審驗國家。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運作後,利用接收衛星數量涵蓋密集性,能夠有效縮短搜救時間及提升搜救效率。

(圖一) 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 rescue-flowchart。

 簡單來說,中軌道衛星系統在未來將可增加搜救效率、提升搜救準確率,以達成海面上及地面上的搜救任務,而該搜救系統利用一套「基本搜救模式」來達成搜救任務。


 事實上,不論是中軌道衛星系統還是低軌道衛星系統,都有著相同的搜救邏輯圖一。一般而言,在飛機、船舶或者是從事登山活動的人員來說,因為安全起見都會配備一套求救裝置,例如飛機會配有「應急指位發射機註2」、船舶會配有「應急指位無線電示標註3」、人員會配備「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註4」。


 當發生事故需請求救援時圖二,該裝置可發送求救訊號到給予搜救衛星,而搜救衛星便會將此訊號傳到地面接收站進行解碼,然後再將此訊號傳至任務管制中心,並於確認搜救信號後通知搜救中心,以派出救援直升機前進該事故地點以進行搜救工作。

(圖二) 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 rescue-system。

註1: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Medium-altitude Earth Orbit Search andRescue System,MEOSA)

註2:應急指位發射機(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ELT)

註3:應急指位無線電示標(emergency positionindicating radio beacon,EPIRB)

註4: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ersonal locator beacon,PLB)

效益

有何益處

個搜救過程中,不論是低軌道衛星系統或是中軌道衛星系統,都扮演著海上守護神的角色,每當有緊急求救訊號發出,搜救衛星就可以作為訊號中繼站,傳送該訊號到地面接收站,並且提供搜救範圍以進行急迫的搜救任務。

 在搜救範圍精準度上,原低軌衛星系統等待衛星通過及下載的時間往往造成1小時以上的延遲才能確認定位或再次更新定位,中軌道衛星系統衛星數多,可即時偵測定位,每分鐘持續更新,而且即使移動中也可定位,發出第一筆訊息後的10分鐘內95%定位準確度可達5公里以內。

 從以上說明可知,中軌道衛星系統因藉由新穎技術、多顆衛星輔助及適當的衛星高度等,將使得搜救精確度範圍縮減更小,增加搜救準確率、縮短搜救時間。正因如此優點,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組織才要求各會員國儘速完成新一代的中軌道衛星系統接收站的建置。

發展

放眼未來

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為維護人類在海上、陸上以及航空上的運輸安全,不斷要求各會員國承擔利用衛星救援設備的責任及義務。而目前臺灣主管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系統地面接收站及臺北任務管制中心業務的交通部航港局,已完成建置新一代的衛星搜救系統地面接收站。為了要善盡這樣的使命及義務,未來需持續維持並強化「遇難搜救執行力與展現海事安全互助的影響力」等二項任務。


一、提升遇難搜救執行力

完成建置中軌道衛星系統之後,因可縮短接受衛星訊息的時間,及提高定位準確度的因素,將可減少動員搜救單位資源,縮短不必要的溝通及查證,並在實際救援上,縮短搜救定位時間、提升遇難搜救效率。


二、展現海事安全互助的影響力

因政治因素,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是臺灣少有在國際組織中的正式會員。為了爭取國際能見度、避免遭受不合理的外交打壓,常在歷年理事會議上積極爭取在國際中嶄露頭角的機會,並善用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組織的正式參與及發言權,突顯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存在,充分發揮海事安全任務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