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飛出福爾摩沙地平線─桃園機場的蛻變 Beyond Formosa Horizon
最佳瀏覽模式是1920*1080解析度
建議使用IE11.0(含以上)、Google Chrome及Firefox等瀏覽器閱覽
loading
載入中
line 飛翔故事 國門新象 運籌帷幄 新家準備 誰與爭鋒 振翅高飛 飛向未來 飛機翼 footer 臉書 twitter email 無障礙網頁空間
訪客人次:
照片 照片 照片
旅程的開始
●1950年,成立「臺北航空站」

桃園國際機場啟用以前,臺北主要的聯外機場是日據時代所興建的軍用機場,在1936年3月28日就已成立「臺北飛行場」,也就是現在的松山機場,當時除了飛航臺北與日本間的航線外,也是日本軍方停放軍用飛機的大本營,顯見日據時代臺北飛行場的重要。政府遷臺後於1950年4月16日成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北航空站」,是臺灣第一個設立之航空站,也是國際、國內共用機場,當時僅臺北—香港航線,每日到離站班機僅數架次,旅次則僅有數十人,隨著國內航空公司的設立,以及外國航空公司來臺開闢國際航線,開始擴展相關建設,如新建跑道及滑行道、擴充候機室及規劃新建航站大廈,成為當時國內民航主要的空運樞紐。
放大
1978年「臺北航空站」外觀 
1978年「臺北航空站」外觀
放大
1955年「臺北航空站」外觀 
1955年「臺北航空站」外觀
放大
1964年「臺北航空站」完工外觀 
1964年「臺北航空站」完工外觀
放大
早期的松山機場---大廳
早期的松山機場---大廳
放大
早期的松山機場---匯兌服務櫃檯
早期的松山機場---匯兌服務櫃檯
●1979年,國際航線正式遷移至中正國際機場(今桃園國際機場)

著國際航線的陸續開航,松山機場航廈也逐步擴充改善。由於腹地被基隆河和臺北市區所限制,經過多次的改建,松山機場仍然不足以應付每年成長的旅客。於是1970年推動十大建設特別規劃興建中正國際機場,於1979年2月26日中正國際機場完工啟用後,國際航線正式遷移至中正國際機場作業,松山機場同時轉為以服務國內航線為主。
放大
早期的松山機場---旅客等候區 
早期的松山機場---旅客等候區
放大
早期的松山機場---報到櫃檯 
早期的松山機場---報到櫃檯
照片
在松山機場工作的三十多年,歷經機場各階段的轉變,與機場一同成長、一同努力的這些時日,帶給我許多美好與快樂的回憶。記得我剛任職時,負責機場服務台工作,於第一線服務到站旅客,其中最多的就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協助。另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年節返鄉的疏運服務,每逢年節時期,居住於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居民因返鄉需求,往往須在航站內等候補位及軍機疏運,只為能在年節時回鄉團圓。
松山機場早期照片
>
機場為解決旅客補位久候的問題,新增聯合候補系統整合各航空公司補位資訊,並簡化軍機疏運流程,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只是希望能為旅客帶來更大的便利及舒適。航站的服務除了提供到站旅客外,也經常安排附近學校學生、里(鄰)居民參訪機場,提供機場服務簡介及飛安宣導,讓更多的人可以各深入的認識松山機場。
航站對員工也非常照顧,站內會不定時舉辦各種親子活動,活絡各同事間之感情,同時也讓每位員工在工作之餘可兼家庭親情。我很感謝松山機場讓我有機會在這裡服務了三十多年,再過幾年我就準備退休了,希望松山機場永遠都在,畢竟在國際上、城市中,像松山機場這般方便的機場並不多見!
臉書 twitter email
羽翼初豐
●血汗的結晶---第一航廈的創建

正國際機場(今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於1974年9月開始興建,由華僑建築師章翔先生設計,中華工程公司負責施工。1978年年底,中正國際機場正式完工,為當時東南亞最具規模的國際機場,共耗資新臺幣103億元。
1979年2月26日,中正國際機場第一期航廈正式啟用,當天清晨一架華航波音七二七型客機編號B-1818隆隆的引擎聲劃破天際,飛進了我國航空史上最新的一頁。
第一航廈啟用時的樓地板面積達156,500平方公尺,為臺北松山機場航站大廈面積的4倍大,航廈長度達198公尺,寬度達120公尺,在歷經多次內部調整及改善,使年服務容量由原本設計的500萬人次增加至1,200萬人次,逐步營造出雄偉及壯觀的氣勢。
放大
中正國際機場航站大廈 
中正國際機場航站大廈
放大
第一航廈全區鳥瞰
第一航廈全區鳥瞰 第一航廈全區鳥瞰
一航廈的建築結構非常特殊,建築師摒除傳統樑柱結構的框框,大膽採用曲面屋面造型,屋面構造則採用先進的預力混凝土施工技術,懸吊式預鑄混凝土版,充份表現出機場建築的流動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航廈屋頂的空中花園設計,它創造了從空中鳥瞰我國國門的第一印象,猶如繽紛的自然花氈,除了展現航廈的自然景觀之美外,更符合21世紀最重要的綠建築及永續設計的概念。
放大
 第一航廈大廳完工時之盛況
第一航廈大廳完工時之盛況
放大
 
第一航廈大廳
●國家門戶新氣象---第一航廈的擴建

著我國經濟的高度發展,國際商貿往來日益頻繁,原有航廈空間已過度飽和,空間嚴重不足,同時為重新塑造國家門戶意象,因此於2010年起展開第一航廈改建計畫。
經過熱烈的國際競圖,日本建築師團紀彥獲得第一航廈擴建的設計權。團建築師以新舊融合的觀念進行設計,於原有航廈的兩側各增建具流線動感的曲面斜屋頂,宛如翅膀開展昂揚的外擴帷幕區,與原有航廈充分融合。
第一航廈的擴建工程於2013年6月完工,工程費約新臺幣30億元,啟用後樓地板面積增加約13,000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達169,500平方公尺,更將旅客服務能量提升至每年1,500萬人次,為初始設計的3倍。
改裝後第一航廈新造型,保留舊航廈翹起的屋頂,創意讓飛簷向外延伸,以鴻鵠展翼為意象,搭配採用緩和曲線的大跨距鋼骨屋架,連結外擴的曲線帷幕,既有引入自然光線的效果,又能遮擋陽光直射。建築物流暢的線條巧妙的結合了現代工藝與中國古典建築的特色,整體設計充份展現「禪意」及「詩意」的新時代機場造型。
照片
放大
第一航廈入境大廳---
花蓮大理石蛇紋石列柱
第一航廈入境大廳---花蓮大理石蛇紋石列柱
特別的是原來的外傾柱列,表面貼上了臺灣特有的蛇紋石,重新喚起新舊交接的記憶,象徵著蛻變與再生,也保留第一航廈的歷史與文化軌跡。
新的航廈大廳引進大量的自然光,天光透過帷幕,自然的灑落在挑高大廳的地面上,讓旅客在大廳內猶如倘佯於充滿陽光的自然環境,使人心曠神怡,同時可節約能源,體現新時代節能環保的永續綠色建築精神。
放大
第一航廈擴建完工啟用
第一航廈擴建完工啟用
放大
第一航廈擴建後外觀 
第一航廈擴建後外觀
照片
照片
你知道當時為了要將第一航廈的一整排優美的弧形樑作最後定位,並且確保結構完整不墜,安全無虞的過程嗎?
雖然事先經過詳細的結構設計及精密的計算,可是誰也沒把握在拆除臨時支撐的一整排千斤頂時,屋頂是否能一如預期的保持結構完整不墜,並創造出優美的曲線空間。
照片
照片
工人依序準備進行千斤頂拆除作業,忽然一聲由遠方傳來的聲音:「假如你們對本工程有信心,我們希望大家共同在這美麗的屋頂下作業,建築師不在下方,我們是不會把千斤頂拆下來的,發生危險誰負責呢?」,這顯示本工程的困難度與原創性,因此連施工廠商都因為從沒經驗過這麼特殊的結構而心生疑慮,更何況是一般市民。
照片
最後在所有人的通力合作下,不斷重複的精密作業十幾天,最後終於成功將千斤頂全部拆除,屋頂也穩如泰山的聳立,並確定屋頂如原設計之預測下降至定位(最大下降距離達15公分左右),此刻全場響起如雷的掌聲,大家心中的巨石終於放下,換得的是一個兼具優美曲線及明亮寬敞的新航廈空間,施工過程中的艱難與挑戰,霎那間一掃而光,終於,這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照片
放大
第一航廈的擴建後大廳 
第一航廈的擴建後大廳
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整建工程以最簡單的建築手法處理複雜的旅客進出空間,並重新塑造了新世代的國家門戶入口意象,勇奪有臺灣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2014臺灣建築獎」首獎。
臉書 twitter email
展翅時代
●第二航廈的新建

正國際機場(今桃園國際機場)第二期航站區新建工程計畫從1989年10月開始規劃設計、總概算經費約新臺幣221億元,為我國推動桃園國際機場成為亞太空運中心的首要環節。
放大
 1999年4月27日第二航廈施工情形
1999年4月27日第二航廈施工情形
放大
二期航站大廈工程開工典禮 
二期航站大廈工程開工典禮
放大
第二航廈完工照片 
第二航廈完工照片
放大
中正機場第二航廈第一架班機起飛慶祝儀式
中正機場第二航廈第一架班機起飛慶祝儀式
放大
 第二航廈完工照片
第二航廈完工照片
二航廈是由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負責設計,主要設計構想來自於傳統木構造之斗拱結構,並將之轉化為現代化之建築造型,展現具傳統中國建築精神的航站大廈,同時發揮天人合一與自然結合的精神。

第二航廈於1991年3月9日開工興建,採以尖峰小時出入境旅客雙向5,000人次,年出入境(含過境轉機)旅客1,700萬人次標準進行規劃設計,航廈外空側設置17個停機坪,可提供波音747型等級廣體客機使用,於2000年7月29日正式啟用。
放大
2000年7月29日第二航廈啟用典禮 
2000年7月29日第二航廈啟用典禮
放大
第二航廈完工照片 
第二航廈完工照片
●第二航廈的擴建

園國際機場年旅客運量已在2016年12月13日突破4,000萬大關,已超過第一、二航廈原設計之旅運量(3,200萬),造成第一航廈及第二航廈空間負荷超載。為因應國內經濟成長需要、國內外商務及旅遊人數日益成長,桃園國際機場於2014年啟動第二航廈擴建工程,以擴大第二航廈使用空間,紓解日益成長之旅客量,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與效益。
第二航廈擴建工程總預算約新臺幣20.47億元,由台灣世曦公司規劃設計,新亞建設公司及益鼎工程公司施工,完工後第二航廈年服務容量可提升至2,200萬人次,3樓出境報到等候空間將擴充至15,000平方公尺,並於5樓增設6,300平方公尺之商業、休憩及觀景空間。
放大
第二航廈擴建示意圖(黃色框區域) 
第二航廈擴建示意圖(黃色框區域)
放大
第二航廈擴建開工祈福典禮(2015年12月18日) 
第二航廈擴建開工祈福典禮(2015年12月18日)
二航廈擴建工程南擴建區出境層預計可於2017年先行啟用,北擴建區及全部工程則預計於2018年完成。啟用後除能大幅改善航廈空間使用效益,也讓桃園國際機場在第三航廈完工前,持續提昇服務品質,嘉惠更多旅客。
放大
第二航廈擴建開工祈福典禮(2015年12月18日) 
第二航廈擴建開工祈福典禮(2015年12月18日)
照片
機場維護管理是機場的生命,尤其T1和T2設計容量已達極限,旅客人次屢創新高,每次的維修或改建,都是令人心力交疲的工作。記得當年T1改建,號稱是「穿著衣服改衣服」,既要維持現有的營運,又要大翻修,那幾年全靠所屬員工的努力,才能以優異的成績度過機場的黑暗期。期許T3為超越時代的設計,才能在蓋好後,甚至營運後,仍具最新的設備技術,並且能與現在的技術銜接,使桃園機場更加出類拔萃。
照片
照片
一航在修建時,第一航廈的停車場要被迫關閉一陣子,我當時和同事日以繼夜輪替幫旅客搬運行李,解決一航與二航的行李接駁工作,這也是另類的行李直掛服務。
照片
有人說,我是主管,只要交代下面去做就好了,但是如果主管沒有服務及工作的熱忱,如何能帶領整個團隊。
我從松機到桃機,又見證桃園機場轉制為國營公司,以及桃機T1的改建工程,關鍵時刻我都參與其間,過去國門榮辱我都有責任,未來,我期待接棒的同僚們,繼續用心付出,讓美麗的國門,在蛻變中飛翔!
臉書 twitter email
國門新象
●核心構想

能即時因應市場變化及國際間激烈競爭,順應時勢,政府將機場從行政機關轉型為事業機構,透過國營公司之組織型態,導入企業化經營精神,來提升營運效率及服務水準。
●催生歷程

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1978年成立的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中正國際航空站,首任航空站主任為董孝誼;2006年改稱桃園國際航空站,2010年11月1日,桃園國際航空站從原來的行政機關,改制為國營事業單位,由時任交通部次長葉匡時兼任首任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任總經理為林鵬良先生。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不僅為桃園國際機場脫胎換骨的契機,對臺灣的航站發展和經營,也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期使桃園國際機場能扮演我國與全球經濟接軌之重要角色,並作為區域競爭發展之推動引擎。
放大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典禮    
(2010年11月1日)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典禮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典禮
臉書 twitter email
國門新象-4T概念
放大
    桃園國際機場企業識別系統發表會
桃園國際機場全新的CIS 企業識別系統,代表台灣特質與機場特色的4T 概念設計 桃園國際機場全新的CIS 企業識別系統,代表台灣特質與機場特色的4T 概念設計
放大
桃園國際機場企業識別-全新4T概念
底圖 企業識別
●4T概念

園國際機場以全新的4T概念,揭示全新企業品牌承諾,以4個T交匯融合代表桃園國際機場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之意涵。第一個T代表『Taiwan, Taoyuan』,以展現專業與效率,期許『奠基臺灣、耀眼全球』。第二個T則為『Transfer』,提升航班、重視環保,展望『智能環保、領航亞太』。

而桃園國際機場將是一個有機體,會不斷的『Transform』,不停止進化,祈望『創新遠瞻,永續進步』為第三個T。第四個T則表現可貴的臺灣人情味,以人為本,從「心」出發,以『Touching』希冀『真誠服務、顧客滿意』。在此前提之下,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也揭示全新企業品牌承諾「用心,連接世界Connecting the World with Heart」,以及五大核心價值「安全」「正直」「專業」「創新」「熱情」。
臉書 twitter email
運籌帷幄 運籌帷幄 運籌帷幄
●計畫緣起

應桃園國際機場航空客運量之快速成長,且亞太地區經濟及航空客貨運量之發展迅速,為強化服務能量、提昇服務品質,積極推動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計畫(以下簡稱T3計畫)。本計畫是政府推動航空城發展核心項目之一,其建設規模與投入資金為國內自十大建設以後,最大單一量體建築。

交通部依據「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第五條規定辦理「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綱要計畫」(以下簡稱綱要計畫),擬定機場園區發展定位及策略,並規劃機場園區配置構想與發展用地範圍。綱要計畫已於2011年4月11日奉行政院核定,其規劃之機場園區發展藍圖如圖:
放大
機場園區發展藍圖 
機場園區發展藍圖
●計畫內容

T3位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T2)及華航園區之間,基地面積約72公頃,每年可處理4,500萬人次旅客通關。主要開發內容,在建築物部分將包括第三航廈及登機廊廳、多功能大樓等,基礎建設部分將包括勤務道路系統、停機坪與相關滑行道、自動旅客運輸系統、站區聯外道路等相關設施。
放大
 第三航站區計畫平面圖
第三航站區計畫平面圖
●計畫範圍

2013年1月起,委託由荷蘭商空港顧問公司、林同棪工程顧問公司、美商栢誠國際公司三家公司組成之國際專業團隊擔任本計畫之總顧問,辦理T3計畫之綜合規劃及後續設計、施工階段之專案管理作業。
第三航站初步規劃之特點如下:
●滿足2042年機場總客運需求8,600萬人次,
 第三航廈年通關處理容量4,500萬人次。
●規劃21個登機門。
●效率高的滑行道及空側勤務道路。
●便捷易懂的陸側聯外交通。
●以多功能大樓(MFB)串連第二航廈及第三航廈,
 形成Mega-Terminal概念。
●全新的商業服務概念。
●以Smart, Green, Re-culture為主軸。
●計畫目標

三航站區計畫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計畫,而是振興臺灣經濟主要政策之一(愛台十二建設之一);其主要目標為促進機場之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以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做為引領航空城發展之依據,以期機場及周邊區域都能發揮最大效益。

在上述宗旨下,本計畫的三個目標為:
(1) 容納持續運量成長
(2) 提升服務水準
(3) 保持並強化桃園國際機場的競爭力並將桃園國際機場發展成為航空城的經濟及文化中心。如圖所示:
放大
計畫目標 
計畫目標
照片
第三航廈設計團隊是國際機場設計專業菁英的組成,如何將臺灣的經驗與法規與國際標準慣例磨合,是我們目前工作最需努力的核心。譬如,我國男女公共廁所的比例是1:5,國際團隊的設計出來只有1:3.5,在細部設計的檢討會議上,為此類議題爭論不已。我國法規與國際慣例的落差,是我們T3小組經常要面對的爭執,解決方式?就是不斷的溝通和討論。
T3小組需要更多的工作熱誠與面對壓力的挑戰,我辦公室就有一張躺椅,超時工作、加班已經是常態,即使回家,在睡前,腦子也不時要為下周工作schedule一再思索。
正因為T3是我國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公共工程,又是全國人都在盯著看的國門建設,我們沒有出錯的本錢,做到最好、最完美是唯一的工作目標。
臉書 twitter email
中場休息
航空科學館簡介

空科學館(原中正航空科學館)為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負責興建,於1981年10月31日開幕。該館的設計是委託美國波音公司擔綱,建築物採取三角形組合平面,造型極為特殊,亦可反映飛機工業尖端先進的特質。
航空科學館除具有保存重要航空史料的意義外,館內包括大廳、五個展示區、一間航空教室、兩間多媒體電影院及一座模擬塔臺,為提供教育與娛樂的展覽場所。
放大
航空科學館外觀 
航空科學館外觀
航空科學館共有18架飛機,館內展示7架實體飛機(含由國人手工打造等比例的「萊特飛行器」),戶外還有非常精彩的航空公園,展示11架已除役的軍用飛機,包括RF-101巫毒式照相偵查機、曾立下輝煌戰功擊落31架米格機的F-86軍刀機、及我國自行研發成功的中興號教練機…等。
放大
1981年10月31日航空科學館開幕 
1981年10月31日航空科學館開幕
●航空科學館拆除及展品遷移

騰出足夠腹地以興建第三航廈,航空科學館已於2014年3月31日封館,主體建築物則於2016年2月24日拆除。
航空科學館館藏共有18架各式飛機,自2015年2月28日至3月2日止,分為3批先行搬至鄰近的海軍桃園基地存放;室內展品於同年6月完成打包裝箱存放於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倉庫。
放大
HU-16吊掛作業(2015年3月2日) 
HU-16吊掛作業(2015年3月2日)
放大
遷移作業(2015年2月28日) 
遷移作業(2015年2月28日)
放大
RF-101遷移作業(2015年2月28日) 
RF-101遷移作業(2015年2月28日)
放大
航空科學館建物拆除(2016年2月24日) 
航空科學館建物拆除(2016年2月24日)
臉書 twitter email
龍柏搬家記

●龍柏移植


桃園國際機場的一隅,你會驚喜發現有一佔地約0.3公頃的龍柏園,裏頭擁有近200棵從航空科學館移植而來三十幾年的老龍柏,龍柏原來種在該館園區內,為配合第三航廈興建及航空科學館拆除工程,才將園區周圍龍柏移植至苗圃,以確保老樹的生長及保護自然資產。
放大
龍柏移植前照片 
龍柏移植前照片
放大
龍柏移植後照片 
龍柏移植後照片
於龍柏移植相當困難,一不小心,存活率會下降,因此每個工序都非常精細,一點都不可馬虎。所有移植工程的細部工作,均需非常謹慎,包括為保留其原樹形之精細修枝,於進行樹木斷根時之傷口必須保持平整,以確保未來根部傷口癒合順利,並可於最快時間內生長出新根,進行吊掛作業時,須確保土球之完整不可破裂,當移至定植區時,種植的深度及事後的管理維護…等,所有移植細節均納入考量,才能維持龍柏的整體完整及良好生長。
移植工程於2014年初開始進行,歷經1年,於2015年2月完成,移植後生長狀況良好,存活率達97%。未來將於第三航廈完成時,再將龍柏移出種植以作為傳承,並延續其永恆的生命價值。
照片
照片
時移植航空科學館超過30年高齡的老龍柏,真是困難重重,在移植的一年前就開始斷根,每株逐一編號,當時是編180多號,但是真正卻移將近200棵,當時工人機具都就緒,一些較弱小、不在表列的,就一併移植。因為當時有作噴灌系統,基地下都是水管,一不小心就挖到水管,結果到處溢水,不時反覆停工斷水…..,每棵龍柏都很巨大,一台卡車只能載1~2棵,工人在烈日下工作,很是辛苦。
照片
驕傲的是,移植的龍柏存活率達到95%以上,只死5棵,這比契約要求的標準還高,這要感謝桃園國際機場股份公司信任我們的專業。
目前老龍柏暫時種在假植區,希望T3蓋好後,選適當的地點復植,使這些龍柏仍然能在這塊土地上繼續生長、茁壯!
臉書 twitter email
用對方法,做對事
第三航廈競圖過程

公告競圖起跑日開始,T3競圖工作小組無不以嚴苛的工作態度審視每一個競圖環節,公平、公正只是基本,為能讓每一個參賽團隊在過程中充分發揮能力,面對每個環節都表現得戰戰兢兢,只希望得到世界頂尖的機場設計案,讓桃園國際機場添雙更美麗、強壯的翅膀,展翅高飛。
放大
國際說明會現場照片 
國際說明會現場照片
放大
國際說明會現場照片 
國際說明會現場照片
●大師召集令

2015年6月16日,開始正式發布全球網路招商,隨後召開國際說明會,透過網路直播,讓全球訊息與臺灣同步,一瞬間,全世界都得到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國際競圖的第一手徵圖消息,從那刻開始,磨拳霍霍的建築大師,開始不斷透過E-mail、電話詢問相關訊息,蒐集桃園國際機場的資料。有人要了解臺灣的背景,有人更透過合夥的臺灣建築師,了解機場基地的建築法規.....,這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建築競技,它不但是臺灣有史以來最高建造經費的公共建築,更是機場設計專家矚目的世紀大案。
●起跑線前磨拳擦掌

最後截止時間前(2015年8月24日),送達投標文件的廠商共有四家,家數雖然不多,但都是全世界機場設計界的佼佼者,包括英國福斯特建築師事務所(Foster+Partners),Foster可說是大師中的大師,參與投標本案,讓人感受T3國際競圖的吸引力;美國的April Yang則是亞洲機場設計競圖的常客;與台灣世曦合作的英國RSHP(Rogers Stirk Harbour+Partners)更與Foster並稱一時瑜亮。而來自法國的ADP Ingenierie,已參與過全球超過100個以上的機場工程設計。
放大
資格標審查現場照片 
資格標審查現場照片
●第一階段競圖

於第一階段(2015年8月25日 ~ 2015年8月28日)僅就設計概念簡報,以提出初步的創意為主,各家均頃全力的表現,奮力一搏!最後,完成第四家簡報後,立即進行評分,同時於現場宣布入圍者,結果,四家廠商中有三家拿到決賽門票。
放大
由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費前總經理宣佈入圍名單 
由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費前總經理宣佈入圍名單
●第一階段入圍名單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
 共同投標廠商:
 .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英國)
 .Ove Arup and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 (英國)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 (中華民國)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中華民國)

 共同投標廠商:
 .Van Berkel en Bos U.N. Studio B.V. (荷蘭)
 .April Yang Design Studio Limited (美國)

◆Foster + Partners Limited (英國)

●佳作廠商

◆ADP Ingenierie (法國)
●參訪基地

辦單位於2015年9月18日,特別邀請所有入圍團隊參訪基地,除了參觀現有的航站設施外,也安排第二階段的採購評選說明會,所有人員聚精會神聆聽,還不停作筆記,外國團隊的口譯人員則不斷穿梭於兩種語言之間,深怕資訊有所遺漏。
放大
基地參訪照片 
基地參訪照片
放大
第二階段競圖評選 
第二階段競圖評選
●第二階段競圖---2小時完美的演出

2015年10月27日~ 2015年10月30日辦理第二階段競圖,決賽評審現場緊張的空氣,繃緊著每一組參賽團隊神經,模型安置檢視、圖板張掛角度、簡報投影明度與亮度、麥克風音量、燈光控制、最後排演等,半年來的加班熬夜與無數次會議討論,終於要在這兩個小時交出成績單,這不僅是大師與大師的對壘,更是英雄與英雄的較勁。
●首獎出爐,起始福爾摩沙的新天空

2015年10月30日評審交出競圖結果,隨即由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費前總經理宣佈得獎名單,由享有盛名的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來自英國的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Ove Arup and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及臺灣的宗邁建築師事務所組成之菁英團隊脫穎而出。其創新、優異的規劃設計構想,與具有絕佳效率的動線,創造出國際水準的航廈。更令人感動的是隨使用者變化起伏的室內體驗意象,展現臺灣飛向國際一流航站的企圖心,深獲評審青睞而獲得第一名。
放大
由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費前總經理宣佈得獎名單 
由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費前總經理宣佈得獎名單
放大
評選結果公佈記者會 
評選結果公佈記者會
照片
我從來沒有出過國,這次國際競圖是我目前最接近機場的時刻,看到參賽團隊的機場模型,才知道機場是量體這麼大的功能性建築(長寬是兩座101躺下來這麼大),除了建築設計以外還有許多細節要考慮,例如能停放幾架大飛機、小飛機、航機營運效率等。在參與這個案子後,才知道桃園機場在亞洲其實是很優秀的機場,出入旅客人次比日本最大的成田機場還多,也許第三航廈啟用後我也能規劃一次旅行,親自體驗桃園機場的過人之處。
照片
照片
印象深刻的是,原本計畫第一階段評選流程並沒有包含宣布記者會,但當天臨時被告知要準備記者會,緊急向飯店訂會議室、沙盤推演評審開會前後布置、急忙邀請記者、製作宣布入選名單的道具和投影片,還有約旁白替記者會翻譯。最後我們終於圓滿完成記者會,而且還成功邀來很多記者朋友,坐滿整個會場。能順利讓臺灣民眾一同了解第三航廈正在進行的計畫,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臉書 twitter email
大師與大師的對決
2015年10月,在我國知名建築學者夏鑄九教授擔任召集人,總共12位國內外評審,為每組團隊的表現做最後的裁決,在決選的會議桌上,每組團隊的優缺點都被審慎評量,最後落實在序位分數的高下。
首獎:台灣世曦+英國RSHP+Ove Arup Hong Kong+宗邁建築師事務所
放大
首獎團隊成員 
首獎團隊成員
●設計概念

1.新世代標竿航廈:
成為新世代一個廣受旅客或飛行常客喜愛的旅遊新亮點。
2.臺灣門戶新意象:
讓出入境旅客都能感受到相同開闊明亮的空間內涵–真正的臺灣門戶。
3.人本智慧綠建築:
提供一處讓所有旅客感到有效率、美觀、具空間內涵,並以旅客的舒適親和為優先考量的綠建築航廈。
4.高品質彈性空間:
隨時可依空間的需求而改變卻不影響空間品質。本航廈基本設計概念是因應此彈性需求而產生。
5.滿足多元旅客需求:
從一開始設計即以旅客的需求為優先考量,如規劃商務客與貴賓從路緣到達後的快速通關且不影響一般旅客。
6.快捷的轉機動線:
配置上包含簡潔的標誌系統及與空側順暢的連結性規劃,將大幅改善旅客動線,使轉機時間減少至40分鐘內,達到亞洲航廈的最佳紀錄。
7.頂級的購物體驗:
規劃空側零售商業空間成為世界高水準的標竿。
放大
全區配置圖 
全區配置圖
●朵朵花瓣,將成為T3最吸睛的特色

外側花瓣構件全部延著屋頂外殼脊線配置。花瓣構件的設計是根據視覺與聽覺的感受。花瓣單元都是相同的,每個約一般人的高度並向上延伸,且均勻地懸吊在方格框架上。每個花瓣外觀都是由亮面的管子與錐形組合而成,給予不同視角的深度同時反射上方天窗的自然光到建築內部。較低的面則用暖色系亮面處理並增加沖孔與安裝內部吸音材,以控制空間的噪音量。每個從屋頂懸吊下來的花瓣皆用細鋼索相互連結避免地震時過度的擺動。
多變化的屋頂動畫---入境區
內外雙層屋頂動畫
白天當日光充足時,太陽光能穿透或由花瓣折射進入室內。也能透過人工照明的方式與自然光互補,滿足航廈全天的照明需求。或者也可以藉由燈光控制來呈現不同的氛圍,創造節慶不同顏色的氛圍,甚至與下方旅客流量做互動。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 照片
照片
這次國際競圖得獎團隊是頂級的機場設計建築師、領導尖端的工程顧問公司,設計出既創新突破又能實現的構想,其中對於路線規劃,讓桃園機場第一、二與第三航廈動線整合,也讓旅客能互相看見的設計巧思,從細部設計到全面規劃的獨創性是本案致勝的關鍵。
照片
照片
首獎團隊的作品集合各種優點,設計概念很好,全面規劃很周到,同時細部設計也有著墨,也沒有因為功能性而犧牲外型的設計。它有著優雅壯觀的外觀,也在整個設計的各個角落融合臺灣元素,注重可行性,是非常難得的作品。
臉書 twitter email
整體的設計構思
●整體航廈空間

世紀的機場航廈空間一定要夠明亮、開闊及寬敞,因此使用了大跨距的結構,來減少柱位造成的空間限制;最重要的是,為因應未來國際航空交通的大量增加及空間需求的不斷變化,特別保留供未來需求成長與改變之彈性調整的可能性。

屋頂採用兩層獨立屋頂設計,形成內殼及外殼,中間的中介空間就可以作為管道通過的空間,同時內殼設計可以相當有彈性,配合內部空間需要作相應的調整。

特別將入境層置於出境層上方,具可使空間的分配更有效率,同時不管出境或入境的旅客都可以享受到大師所設計獨特而寬敞的航廈空間。
放大
路口綠牆剖面圖 
路口綠牆剖面圖
放大
路口綠牆剖面圖 
路口綠牆剖面圖
●入口綠牆

廈的南北外墻,因其巨大的建築量體,形成一道巨大的牆面,為了柔化進入機場的第一印象,我們特別將之設計為獨特的綠牆,這些綠牆具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第一:它可以作為航站與道路之間的隔音牆,避免過多的行駛車輛的噪音影響航廈空間使用,第二:它可以在進入機場的過程中,形成特殊景觀,同時也反映臺灣特有的山巒景觀。
放大
路口綠牆模擬圖 
路口綠牆模擬圖
●波浪造型屋頂

廈的屋頂設計靈感來自於描繪鳥兒飛行的樣子,賦予更多的曲線,強化源於山谷意象的流線感。

屋頂內部則是與屋頂契合的延續性結構,建築屋頂整合為一體,內部天花的波浪狀設計,也可以反映出出室內人潮集中與分散的情形。
放大
波浪造型屋頂設計圖 
波浪造型屋頂設計圖
放大
波浪造型屋頂設計圖 
波浪造型屋頂設計圖
●具傳統造型的屋面

國際化,必先在地化」,國際機場航廈雖然是一個相當具全球化性格的建築物,但是營造特殊的在地特色卻也是各國航廈設計的重要課題。因此建築設計就由在地建築特色發想,擷取臺灣傳統建築屋頂的造型語彙特色,採用流線形的屋簷設計、屋頂採光口造型設計及配置則取材自傳統廟宇的瓦片屋頂造型,充分反映在地建築的特色。
放大
傳統造型屋面設計圖 
傳統造型屋面設計圖
放大
傳統廟宇 
傳統廟宇
照片
關於我來到桃園機場工作,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應該算是蝴蝶效應。大約發生是12-15年前,在有一次去日本的旅途上,我在飛機上打開行李櫃,行李不小心掉下來,打到坐我旁邊一位先生,幸好那位先生接受道歉,然後我們開始聊天。原來他是高雄一所大學的陳姓教授,這也開啟我對臺灣的認識,當時他問我有興趣在臺灣工作嗎?我當然說好啊,心想這樣就有更多機會來臺灣了。
然後他介紹我認識一些人,那些人又介紹我認識更多人,環環相扣,也促成我這次參與T3 國際競圖的契機。假如當時我不在那飛機上,我與Richard(T3設計合作團隊)現在也不會在這裏,一趟小旅程聯繫我和臺灣的感情,也是我和臺灣一同飛行的開始。
臉書 twitter email
第三航站區的建築物
●第三航站區的建築物

來桃園國際機場除了作為國內外旅客進出臺灣的門戶之外,還希望進一步發展成為集觀光、購物、人文、藝術為一體之綜合性設施,為旅客打造全新的旅行經驗。因此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中包括重要的兩大建築物:第三航廈及多功能大樓;其中第三航廈又分由兩個部分組成:主體航廈與兩側登機廊廳。

主體航廈主要將容納所有旅客及其行李處理設施,而兩側的登機廊廳則專用為候機區與登機閘門;多功能大樓則位於第二、第三航廈之間,由許多獨立大樓共同組成,期發展觀光、購物、人文、藝術為一體之綜合性功能設施空間。
放大
全區模擬圖 
全區模擬圖
放大
第三航廈及多功能大樓配置圖 
第三航廈及多功能大樓配置圖
●第三航廈主體建築與登機廊廳

三航廈主體建築座落於機場航站南路與航站北路之間。連絡橋由空中橫跨過航站南北路上方,將航廈主體與登機廊廳連為一體。第三航廈大樓下方空間(地下一層與地下二層)則是停車場及行李處理區域。未來所有航班的行李將於航站大樓中央的行李處理系統區統籌處理,大幅增加行李的處理效率。
放大
第三航廈及多功能大樓斷面圖 
第三航廈及多功能大樓斷面圖
放大
多功能大樓透視圖 
多功能大樓透視圖
●多功能大樓

來的桃園國際機場當然不會只作為航空交通功能使用而已,還希望注入更多樣化的元素,發展成為一綜合性功能設施空間,多功能大樓就肩負了這樣的角色。多功能大樓座落於第二、三航廈之間,是一系列的獨立建築物,目標是發展成為一個「機場城市」或者「航空城」,而其所創造出的獨特發展潛力,可使桃園國際機場具有未來無限延伸發展的可能性。把多功能大樓放在兩個航廈之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不僅可與國內、國際航班相連通,還同時還可以直接銜接通往臺北市中心的捷運月臺,動線非常方便。
臉書 twitter email
第三航站區的建築物
●我們的永續發展願景

場建設除了功能性的滿足外,我們也要同時考量節能、減碳等永續性的課題,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因此第三航廈的永續發展願景包括:綠化Green、健康Healthy、效率Efficient。
放大
永續發展願景 
永續發展願景
放大
永續設計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永續設計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第三航廈的永續設計關鍵績效指標包括:綠建築標章、再生能源、能源及碳排放、綠色材料、營建廢棄物、室內環境與健康、耗水量…等項目,每一個項目的落實,都代表我們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所要擔負起的基本責任。
●小知識:什麼是LEED

LEED又叫作”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是美國綠建築協會所設立的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用以評估建築物是否能符合永續性的要求,並可以促進建築物對環境友善,及確保空間適合居住與辦公的健康處所。目前LEED的認證包括:認證級(Certified)、銀級(Silver)、金級(Gold)、白金級(Platinum)認證等。目前臺灣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物如:台北101(白金級),遠雄集團信義區金融大樓(黃金級),以及相當多的高科技廠房。
放大
LEED 認證標章 
LEED 認證標章
●小知識:什麼是EEWH

EEWH是臺灣的綠建築標章系統,係以臺灣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特性,掌握我們建築物對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之需求而訂定,而且已經於1999年9月開始實施,特別的是,我們的EEWH標章是僅次於美國LEED標章制度,全世界第二個實施的系統。
放大
EEWH 標章 
EEWH 標章
放大
永續設計概覽 
永續設計概覽
照片
從事旅遊領隊多年,經常進出各國際機場,對我而言,最重要就是機場的實用性,標誌清楚、設施好用、動線簡潔等,都是最切身的服務。桃園機場人的溫度也是我一直最引以為傲的特色,希望T3完成後,除了美侖美奐的硬體設施外,也要注意團客使用的方便性,譬如集合地點要明確,場地要足夠。對外籍旅客來說,指示動線要非常明確,不要讓客人找不到地方,才是機場給旅客最直接的好印象。
我一直很希望對日本團紀彥建築師說出真誠的感謝,他將T1改建做得太好,是我們的驕傲與幸運。未來T3完成後,桃園機場將是重要的樞紐機場,如何傳達旅客我們的好客文化,除了人是最美的風景外,還要有方便的交通與住宿轉機設施,期在競爭激烈的全球航空版圖中脫穎而出。
臉書 twitter email
飛向未來
●成績耀眼國際揚名

園國際機場一路以來以其亮麗的成績,耀揚國際航空界,屢屢獲獎,主要獎項包括:
2013年:國際機場協會(ACI)「機場服務品質評比」(ASQ),2,500萬至4,000萬旅客量級分組第2名。
2014年:Skytrax「世界機場大獎(World Airport Awards)」3,000萬至4,000萬旅客量分組第4名;尤其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國際機場協會(ACI)「機場服務品質卓越榜」(Airport Service Quality Roll of Excellence),這個獎項是經由全球285座機場激烈競爭下,僅有30座國際機場曾獲此殊榮,得來相當不易,增添桃園國際機場無上的光榮。
2015年:國際機場協會(ACI)「機場服務品質評比」(ASQ)2,500萬至4,000萬旅客量級組第2名;Skytrax「世界機場大獎(World Airport Awards)」3,000萬至4,000萬旅客量分組第3名。
放大
機場服務品質卓越榜獎牌 
機場服務品質卓越榜獎牌
●減碳才是王道---參與ACI碳認證

能減碳已經是國際的主流趨勢,為緊密與國際民航相關組織接軌,順應國際節能減碳趨勢,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參與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ACI)所屬之機場碳認證計畫 (Airport Carbon Accreditation,以下簡稱ACA),經過積極的準備與努力,於2016年正式通過ACA亞太地區及歐洲總部之審核,取得ACA等級二(Level 2)之減碳標章,與雪梨、杜拜等機場同級,這充分代表桃園國際機場所推動之節能減碳工作已獲得國際認可,並大大提升我國機場在國際上環保能見度。
放大
桃園國際機場獲ACA 2級減碳認證書 
桃園國際機場獲ACA 2級減碳認證書
放大
授證現場照片 
授證現場照片
放大
領取國際減碳二級認證證書 
領取國際減碳二級認證證書
●什麼是ACA制度

ACA制度是於2009年「國際機場協會(ACI)」在歐洲推出「機場碳認證(ACA)」,並於2011年11月推展至亞太地區。ACA係獨立評估及確認各機場在管理及減少碳排放之努力,也是目前國際間唯一被認可之機場碳排放管理認證標準。ACA中,要求機場應揭露及認證機場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再逐步進行減量之規劃和改善工作,並逐步將環保意識推展至相關業者和民眾。

ACA碳認證分為四個等級,等級一:量化、等級二:減碳、等級三:優化、等級三+:碳中和。
放大
ACA 認證 
ACA 認證
●高度成長的客貨運量

園國際機場的年度旅客運量每年大幅度的成長,2015年客運量為3,847萬人次,與2014年相較,成長率達7.45%。其中機場平均每日服務旅客達到10.5萬人次,正式突破10萬人次大關,顯示桃園國際機場的繁忙景象。
桃園國際機場的貨運量亦不惶多讓,當2015年全球經濟陷入停滯狀態,中國大陸GDP成長出現歷史新低、歐盟與日本等國家經濟也缺乏驅動因素,而桃園國際機場貨運量在2015年仍然突破200萬公噸大關,達到202.1萬公噸的水準,並且在全球機場貨運量名列第11名,呈現我國外貿經濟驅動能量。
放大
貨運分析 
貨運分析
放大
2015年客運量成長率達7.45% 
2015年客運量成長率達7.45%
●未來願景與預期效益

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計畫是繼十大建設後我國單一量體最大計畫,未來將結合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等,打造嶄新的國門新意象。新的機場將以成為服務東亞航空市場的大型樞紐機場為目標,我們除提供旅客優質服務與交通功能外,更將進一步發展成為永續經營的智慧機場,並為旅客打造全新的旅行經驗,並進一步發展成為推廣臺灣、行銷臺灣的最佳舞台,未來所有臺灣的商品將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推廣至全世界。
桃園國際機場以 2042 年為目標年,預估完成後每年將可服務 8,600萬名旅客,可吞吐500萬噸貨物。桃園國際機場建設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亦至為重要,預計於2042年完工後,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約為4,500億元,創造約20.5萬個就業機會。
讓我們共同期盼未來的桃園國際機場可以領先東亞、領航世界,成為亞太空運核心,並引領臺灣經濟產業的發展及遨翔,與世界緊密接軌,讓臺灣與世界共創無限可能。
放大
第三航站區全區鳥瞰圖 
第三航站區全區鳥瞰圖
照片
機場就是國家的國門,無論旅客還是國賓來到臺灣,第一眼見到的就是機場,所以機場的組織應該不僅包含技術面的層次,因為機場最終面對的還是人,所以在整個經營的策略上需要對世界的變化要特別敏感,在推廣臺灣文化的同時,也能照顧好世界各國旅客的需求。
今天,機場已經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需要找出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根據自己獨特的條件奠定定位。像是桃園機場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離首都很近,而且發展腹地也不小,若能再加強聯外交通的規劃,讓來到機場的旅客能更順暢地轉搭其他交通工具,深入臺灣的各個角落,促進偏鄉的觀光發展,相信對臺灣的經濟有一定的幫助。“沒有不好的機場,只有不適合的機場”,相信桃園機場仍然能持續進步,替臺灣打開世界的大門。
照片
臉書 twitter email
相關連結
  • 桃園機場
    桃園機場
  •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 桃園機場公司-第三航站區
    桃園機場公司-第三航站區
  • 第三航廈國際競圖網站
    第三航廈國際競圖
  • 航空科學館360實景
    航空科學館360實景
  • 中華民國交通部
    中華民國交通部
  • 數位交通博物館
    數位交通博物館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 臺北松山機場
    臺北松山機場
  • 高雄國際航空站
    高雄國際航空站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親子網站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親子網站
  • 臺北松山機場兒童版網站
    臺北松山機場兒童版網站
  • 高雄國際航空站兒童版網站
    高雄國際航空站兒童版網站
  • 臺中航空站兒童版網站
    臺中航空站兒童版網站
  • 飛航服務總台
    飛航服務總台
臉書 twitter email
桃機與我
桃園機場是旅行的起點,也是終點,在飛機上,在機場中總會發生永遠忘不了的回憶,分享你的機場小故事,讓我們對機場的記憶永遠傳承下去。
本活動已於106年1月31日截止,感謝各位的參與。在此濾選十則機場小故事,分享給即將起飛或降落的你我他。
「夕陽伴隨著旅人,旅人追尋著夕陽。」人生難能可貴在桃園機場工作了兩個月,在這滿溢旅行的氛圍中,每天會遇到分別而不捨的戀人、期待孩兒歸國的父母、來自異國的旅人。坐上客運返家的路上,往往伴隨著我的是機場裡無名的英雄們,原來一個機場是倚靠無數個小螺絲,才能經營得如此完善。在客運上,我總是忍住睡意,貪圖與他人聊天的機會,有時遇到的是轉機20個小時的華文老師,有時是追星的高中生,有時是負責維修的叔叔和負責清潔的阿姨們。享受每個故事帶來的反思,為人生加上了彩虹般的光彩。機場是家,無論是形式上,或是它所承載的涵義,他容納的是一架架充滿希望的飛機,是一個個懷抱夢想的旅人,是一個家庭溫飽的機會,是點點心力交織的理想。謝謝桃園機場像是母親,全年無休的為旅人留下一盞不熄的燈火。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偶然拍下的夕陽照,為我在桃園機場的旅程,畫上了逗號,再見,期待下次的相逢。
圖/文 尤小姐
整座機場就是我的遊樂場
小小的身軀與高高的天花板,每年過年時,我必來的遊樂場,幻想著我每年都可以出國,看著身旁的每一個東西,我知道總有一天,我能實現我的夢想,爸爸鏡頭的另一側,記錄我的成長,並且驕傲的告訴我,這就是我們國家最美的機場。
圖/文 李先生
2015對我來說是重要轉變的一年,在我剛拿到碩士學位後,隨即幫忙籌備姐姐婚禮以及進入職場,對於一起生活長大的姐姐,要離開家裡很是不捨。姐姐在10月完成婚禮後,開始籌畫第一次出國與蜜月旅行,有邀集親家一同前往。剛好我在機場工作,因此姐姐出發與回國時,都能幫忙接送機,看到姐姐、姐夫與親家一同自入境大廳出來時,心中的感動不言而喻,這是我第一次接機。親家也同時因為我在機場工作,能夠前來幫忙他們引導路線而倍感窩心,此時也對身為機場工作人員,能夠服務到自己家人為榮,看到姐姐一家人第一次出國滿載而歸的神情,自己也感染到滿滿的喜悅。
圖/文 陳小姐
2014 年 8 月關西機場是我和你第一次分別。在日本也才相戀一年的我們竟然遠距離兩年了。其間你飛來找我、我飛去看你,來來回回在機場分別與相遇的淚水已經難以數量。2016 年 8 月的桃園機場,是我們最後一次在機場道別,難過不減,但對於這段感情的堅定與信心讓我們都能更成熟的面對生活。
圖/文 鄒小姐
隊伍婉蜓著,回回繞繞的人龍,把爸媽越隔越遠。通過熟悉的查驗,收起護照時,玻璃屏幕卻阻隔了所有的熟悉。時間從不關心遊子的心情,便指向啟航的終點。
引擎聲淹沒了機艙,還有望不見的不捨。輕輕地,離開了地面。
鐵鳥轉了最後一個彎,迷宮般的滑行道,和臺灣島一起消失在濃濃的雲層中里。
再次, 我踏上一個人的旅途。
圖/文 劉小姐
第一次一個人買著單程機票出國,想趁著30歲以前完成夢想,到陌生且沒朋友的地方旅行。推車上載滿了行囊,在桃園機場準備掛行李,有著難以言喻的不捨,因為要離開熟悉的土地,溫暖的家,還有暫時和最愛人分別。到這時我只能向前看,勇敢成了我最有力的標語,走吧!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留,踏出去便能改變未來。
圖/文 王小姐
每次出境最刺激就是秤行李的瞬間,像是考試開成績一樣,放上去盯著螢幕看才知道自己的行李能不能順利上飛機。這次旅行是去日本,打包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務必要把行李壓到10公斤以內,多留一些扣打在日本大買特買,結果現場一秤還是15公斤啊!看來回程要加買行李了…下次要記取教訓,不可再犯。
圖/文 李小姐
曾經數次出國遊覽,足跡曾行經中國、日本、柬埔寨。登機前,啟程的雀躍到達最高峰;下機後,賦歸後的充實感與回家的幸福感充塞心頭。每段旅程都是始於桃機、終於桃機,桃機是建構旅人回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除了出遊,我也喜歡在桃機週邊看飛機、拍飛機。一個多月前,剛好在機場附近的咖啡廳拍到這張飛機與航廈國旗一同入鏡的照片,除了將桃機的國門象徵展露無遺,昂首起飛的飛機承載著無數夢想、無數雀躍的心駛向天際的畫面也使得桃機形象更鮮活,因此將照片命名為「築夢‧翱翔」。
圖/文 黃先生
直到分開的最後一刻我們都牽著手。這是第一次和你在機場分別,已經不記得自己是用什麼表情送你離開,只想要好好記住你的一切,因為當時即將展開遠距離的我們還不知道下次見面會是何時。認識你之後往來桃園機場的次數增加了,它承載著我們每次重逢和分離的歡笑與淚水,而我們也變得更加堅強,緊握彼此的手前往共同期待的那個未來。
圖/文 鄒小姐
沒想到能在60來歲時,第一次到遙遠的歐洲旅行。趁著送機與接機,意外地成為與北部朋友的聚會。兩週後帶著眾多美好的回憶回到台灣。十幾個小時的飛途的疲累,在回到桃園機場時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熟悉感與親切感,以及離家不遠的安心感。回到大廳,想起出發前和朋友談天、討論行程的興奮情緒,期待著下一次走進桃園機場,下一次的意外之旅。
圖/文 權小姐
臉書 twit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