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大商港最佳案例 基隆港 臺中港 高雄港 花蓮港 臺北港 蘇澳港 安平港
臺北港位於臺灣北端淡水河出海口西南岸,以觀音山為屏障,濱臨臺灣海峽,東距基隆港34浬、南距臺中港87浬,西距大陸福州港115浬、平潭港92浬,為北部地區風力、海流、波浪、潮差等海氣象環境較為和緩之海域,港區總面積約3,102公頃。
臺北港目前定位為以遠洋航線為主之貨櫃港、海空聯運港,以及汽車及其他產業物流港。其平均潮差約為1.93公尺,共有26座碼頭,其中營運碼頭21座、港勤碼頭2座及海巡碼頭3座,航道水深16~17.5米,港口海域與海洋以灘塗、沙灘、卵石灘、沙丘等型態為主。港口周邊鄰近五股工業區、林口工業區與桃園國際機場,海空聯運便捷。
  1. 首次完成SDM

  2. 首次取得認證

  3. 複評啟始會議

  4. 更新SDM

  5. 取得複評認證

2016年

24小時自動連續環境監測系統

  • 為什麼要設置環境監測系統?

    由於臺北港仍在持續發展中,港內除了船舶與裝卸作業等,亦有工程影響附近居民生活品質。
    為此對於港區環境衝擊需更加嚴謹檢視,遂規劃建置港區24小時自動連續環境監測系統。

臺北港自動連續環境監測站
  • 執行方式

    為能補足定期監測報告,所無法提供之即時環境影響變化,臺北港於2011年花費近1千3百萬元,建置一式,共4個測站空氣品質自動連續監測系統。監測項目包括空氣品質、噪音、氣象監測與懸浮微粒監測。臺北港可藉由此系統至監控中心查看各測站之環境狀況與氣象等資訊,提早察知港區異常,並作為通知現場提出改善作業方式之參考。

  • 預期效益

    本港區建置港區環境品質監測系統,透過監測數值可盡早察知港區異常,並通知業者改善。
    臺北港網站之環境監測頁面,每日上傳前一日之監測資料,讓社會大眾檢閱港區空氣品質及噪音品質是否合於法規標準。以資訊公開透明方式,與民眾攜手提升環境品質。

  • 執行期程

    2011年6月 動工
    2011年 港區24小時自動連續環境品質監測系統完成驗收並正式啟用迄今

  • 自動連續環境監測系統

2016年

嘉北國際密閉式倉儲

  • 密閉式倉儲的優點?

    臺北港由於工地面積大、亦有砂石等散雜貨裝卸作業,港區將揚塵鑑別為環境重大考量面,若臺北港欲接受燃煤等具揚塵逸散之貨物持續進港,臺北港需要採取相關改善措施。

密閉式倉儲
  • 改善方法

    嘉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建置第一散貨中心環保密閉式倉儲,主要進行煤炭及砂石之裝卸作業,每年約儲運200至300萬噸,約莫臺北港30%的散雜貨量。
    採用密閉輸送系統及室內堆置倉作業,粒狀污染物逸散可獲良好控制,改善空氣污染情形,作業產生之揚塵亦不致影響港區外之環境敏感處。

  • 預期效益

    嘉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密閉式倉儲,合計儲量約10萬噸。除有效減少貨物裝卸之逸散,更可提升高裝卸效率、達到砂石不落地,而維護港區內環境清潔,減少污染物因雨水沖刷流入港灣,影響海洋生態。
    帶動港區環保意識:台北港埠通商股份有限公司亦將於今(2016)年9月完成第二散雜貨儲運中心密閉式倉儲設施,持續增加臺北港密閉式處理散雜貨物的比例,減輕港區揚塵與噪音問題。

  • 執行期程

    2007年 發包
    2009年9月 完工
    2009年12月 啟用


2016年

污水下水道納管

  • 為什麼要將污水下水道納管?

    臺北港為一填海造地而成之人工港口,且規模不斷擴大,港區之營運開發、勤務人員與船舶之生活污水,以及事業之污水若不當排放,皆會對港灣生態造成衝擊。

  • 改善方式

    經評估臺北港主要污水來源,包括港區行政業務人員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及含油廢水,以及港區事業碼頭及倉儲污水。船舶含油廢水由船方向合格之廢污油水收受業者申請處理外,其餘港區及各事業單位生活污水,應符合「新北市公共污水下水道可容納排入下水水質標準」後始得排放,最終再送至八里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避免污染港域水質。

  • 預期效益

    臺北港碼頭為全臺灣第一個污水納管商港,平均每月產生約1萬噸污水,將污水匯流入污水下水道系統,除可保持居家四週溝渠之清淨,降低水媒疾病發生,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完成後,可改善居住環境、保護水質、增添遊憩場所,甚至提升土地價值。

  • 執行期程

    土木工程:
    2002年6月發包
    2003年11月完工
    機電工程:
    2002年7月發包
    2003年7月完工

  • 污水下水道納管

2018年

台北港貨櫃碼頭自動化操作系統

  • 為什麼要貨櫃碼頭要自動化操作?

    多年來貨櫃船不斷朝向大型化發展與全球物流興起,促使碼頭設施規模走向深水港超大碼頭貨櫃場複合運輸聯接模式,而台北港貨櫃碼頭(股)公司於規劃之初為避免因業務量產生之空氣污染,因而著手改善相關機具設施。

  • 執行方式

    針對特殊性貨載提供專業的繫固及解固的服務,本港橋式起重機可操作70噸的特殊貨載,可為貨主節省運送成本,增加航商的攬貨競爭力。在1號崗哨設置櫃號自動辨識系統,可提升港警出入站放行及資料核對效率,另貨櫃碼頭獨步全球率先採用「ZigBee無線感測雙向技術」,透過電子紙派令及自動化營運,以達到環保與節能之效益。

  • 預期效益

    疏解內陸交通,分擔北部地區進出口貨櫃因超過基隆港裝卸能量,疏解高速公路貨櫃車流,營運後採用電氣化設備減少汽柴油消耗量,節省貨櫃車空氣污染防治費用。

  • 執行期程

    2002年 規劃期
    2006年 施工期
    2008年 第一座碼頭完工後開始試營運

  • 台北港貨櫃碼頭自動化操作系統

2018年

臺北港填海造地工程

  • 填海造地優點?

    依行政院核定之「臺北商港物流倉儲區填海造地計畫-第一期造地工程及第二期圍堤工程」,辦理造地工程之土方交換,做為物流倉儲區使用,以健全臺北港之港埠發展。

  • 執行方式

    臺北港透過填海造陸技術,利用港區浚泥及收容大台北地區公共工程剩餘土方填築港埠新生地。臺北港物流倉儲區第一期造地工程已收受1083萬立方公尺營建剩餘土石方,填築新生地面積約48.3公頃,解決了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之去處問題,也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積,使臺北港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 預期效益

    ●解決大台北地區營建剩餘土石方收容困難問題,及節省龐大填地經費支出。
    ●作為臺北港長期浚泥收容空間。
    ●減輕季風及鹽害對港埠營運及相關設施之影響。
    ●增加國家土地資產及綠地面積。

  • 執行期程

    2011年10月~2016年3月完工

  • 台北港貨櫃碼頭自動化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