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2年12月30日國道計程電子收費全面上路,全台23個收費站走入歷史,透過這個網站我們期待帶領大家走入時光隧道,看看這40年國道收費的演變,也回憶23個收費站40年的點點滴滴。
世界第一
計程電子收費系統歷經10年的推動,從人工到人工、電子混合收費,再由計次轉為計程電子收費,完全無縫接軌創下三個世界第一,此外,並結合技術、建置及營運模式,輸出推廣至全世界。
- 第一個高速公路全面採用電子收費系統
- 第一個將人工計次收費系統轉成電子計程收費的國家
- 全世界第一大國道全電子收費路網
初期人工計次收費時代
繳交過路費—現金或回數票
民國63年7月29日國道1號三重中壢段通車,隔日泰山收費站即開始收費,駕駛人必需依據所駕駛的車種行駛至其專用車道繳費過站,可任意選擇使用現金或回數票。
為提升車輛通過收費站速度,於72年實施不找零專用道,並於85年將不找零專用道改為回數票專用道,以疏緩收費站前的壅塞。
高速公路每年有超過5億車次通過收費站,收費員是第一線最直接與民眾接觸的窗口,親切、熱心、效率的服務,讓旅程變得溫馨,並傳達了政府的親和作為給民眾。
國道收費站
民國5、60 年代政府為了發展國家經濟而推動了十大建設,其中之一便是南北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鑒於高速公路建設費用龐大等因素,經相關研究分析後定為「收費公路」,設置了柵欄式半自動收費站,向通行高速公路的車輛收取通行費,並於83年成立國道基金,朝「取之於路,用之於路」、「永續」經營運作。
高速公路以約30~40公里設置一個收費站為原則;另為兼顧都會區交通,於高雄、臺中、臺北三大都會區內,未設置收費站。國道1號及國道3號各設置11個收費站,國道5號則於宜蘭頭城設置頭城收費站,國道全線共計設置23個收費站。
泰山收費站位於國道1號35.48k處,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中首座啟用的收費站,同時也是首座使用電腦計數,並將各型車輛分類及建立臺灣高速公路收費一切規章制度的收費站;其車流量亦是全臺最大的一站,曾以人工收費方式應付每日26萬輛次車流,因而有天下第一站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