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基隆港推動「臺灣港群綠色港口推動方案」發展成為兩岸客貨船與國際郵輪靠泊港、亞太地區物流配銷中心及對環境友善之綠色港口,基隆分公司推動了一系列港口發展計畫 ,包括基隆港微笑港灣工程、新設軌道式電動門式機及碼頭逕流廢水截流設施等綠色工程,為我國最佳的綠色港口之一。
-
啟動生態港認證
-
首次完成SDM
-
取得生態港認證
-
更新SDM
-
取得認證複評
-
取得認證複評
2017年
新設軌道式電動門式機
-
為什麼要汰換舊式柴油機具?
基隆港為持續落實環境污染防治及改善,基隆分公司擬逐步淘汰現有跨載機改以軌道式電動門式機取代,目前11台跨載機全部使用柴油引擎作業,雖符合環保標準但仍有部分廢氣產生,若能逐步淘汰而改用電動馬達,將進一步改善港區空氣品質,因此初步將新購置電動軌道式門式機以補足未來跨載機淘汰後之裝卸數量,再逐步降低柴油跨載機之使用。
-
改善方案
購置4台電動軌道式門式機,先於W22及W23碼頭貨櫃裝卸區進行改善,建置完成後再逐步淘汰跨載機,汰換4台柴油跨載機,有效降低近54.6%廢氣排放量,且新購置門式機可堆疊貨櫃高度達5層高,優於原本常態僅能堆疊3層高貨櫃之跨載機,加上軌道式設計,底層貨櫃與貨櫃間不須預留跨載機通行走道,可更有效使用碼頭貨櫃裝卸區達到更多貨櫃堆疊數量,節省之營運成本可再投入環境污染防治改善,持續進行柴油跨載機汰換。
-
改善後成效
●有效降低近54.6%廢氣排放量
●降低約25%營運成本
-
執行期程
2014年12月 簽約
2016年05月 完工
新設軌道式電動門式機
-
為什麼要汰換舊式柴油機具?
基隆港為持續落實環境污染防治及改善,基隆分公司擬逐步淘汰現有跨載機改以軌道式電動門式機取代,目前11台跨載機全部使用柴油引擎作業,雖符合環保標準但仍有部分廢氣產生,若能逐步淘汰而改用電動馬達,將進一步改善港區空氣品質,因此初步將新購置電動軌道式門式機以補足未來跨載機淘汰後之裝卸數量,再逐步降低柴油跨載機之使用。
-
改善方案
購置4台電動軌道式門式機,先於W22及W23碼頭貨櫃裝卸區進行改善,建置完成後再逐步淘汰跨載機,汰換4台柴油跨載機,有效降低近54.6%廢氣排放量,且新購置門式機可堆疊貨櫃高度達5層高,優於原本常態僅能堆疊3層高貨櫃之跨載機,加上軌道式設計,底層貨櫃與貨櫃間不須預留跨載機通行走道,可更有效使用碼頭貨櫃裝卸區達到更多貨櫃堆疊數量,節省之營運成本可再投入環境污染防治改善,持續進行柴油跨載機汰換。
-
改善後成效
●有效降低近54.6%廢氣排放量
●降低約25%營運成本 -
執行期程
2014年12月 簽約
2016年05月 完工

基隆港現有跨載機

新設軌道式門式機

現行跨載機作業地點分布
2017年
基隆港微笑港灣工程
-
微笑港灣是什麼?
基隆港鄰近基隆市區,為持續落實環境污染防治及改善,並提供觀光客及鄰近市民活動的空間,興建碼頭沿岸碼頭面步道及廣場景觀休憩步道,提供親近港區的親水休憩環境。
-
改善方式
藉由興建東岸東1~東2碼頭及西岸小艇碼頭、西1A~西1B碼頭使用岸電岸水設施減少內港區船舶廢氣,目前微笑港灣內港步道第一期已完工,第一期的建設內容主要為由基隆火車站北口連接至海洋廣場,計有兩條動線設計。第一條動線稱為海線,由基隆火車站北口透過西1A、西1B碼頭的岸肩,設置臨海休憩步道,同時取消小艇碼頭管制區,重新設行人步道,連接至海洋廣場。第二條動線稱為陸線,由基隆火車站北口出發,透過重新規劃臨港西街的郵局、標檢局、海港大樓、海關大樓等建築物旁的既有人行道,並減少機車停車位擴大人行道,透過小艇碼頭連接至海洋廣場,創造優質的都市行人空間。
-
預期效益
●藉由透水鋪面提升地表含水量,間接調節空氣中溫濕度,達到環境調節目的,永續維護生態環境。
●提供港區步行優質空間,人行道採用管式透水鋪面,符合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
-
執行期程
2016年5月2日 開工
2016年10月28日 完工
基隆港微笑港灣工程
-
微笑港灣是什麼?
基隆港鄰近基隆市區,為持續落實環境污染防治及改善,並提供觀光客及鄰近市民活動的空間,興建碼頭沿岸碼頭面步道及廣場景觀休憩步道,提供親近港區的親水休憩環境。
-
改善方式
藉由興建東岸東1~東2碼頭及西岸小艇碼頭、西1A~西1B碼頭使用岸電岸水設施減少內港區船舶廢氣,目前微笑港灣內港步道第一期已完工,第一期的建設內容主要為由基隆火車站北口連接至海洋廣場,計有兩條動線設計。第一條動線稱為海線,由基隆火車站北口透過西1A、西1B碼頭的岸肩,設置臨海休憩步道,同時取消小艇碼頭管制區,重新設行人步道,連接至海洋廣場。第二條動線稱為陸線,由基隆火車站北口出發,透過重新規劃臨港西街的郵局、標檢局、海港大樓、海關大樓等建築物旁的既有人行道,並減少機車停車位擴大人行道,透過小艇碼頭連接至海洋廣場,創造優質的都市行人空間。
-
預期效益
●藉由透水鋪面提升地表含水量,間接調節空氣中溫濕度,達到環境調節目的,永續維護生態環境。
●提供港區步行優質空間,人行道採用管式透水鋪面,符合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 -
執行期程
2016年5月2日 開工
2016年10月28日 完工


西1A 西1B岸電箱施工前

西1A 西1B岸電箱施工後

小艇碼頭步道施工前

小艇碼頭步道施工後
2017年
碼頭逕流廢水截流設施
-
設置截流設施有什麼好處?
基隆港屬營運中之商港,為檢討對港口區域之污染防治對策,以落實港區廢污水之管理與處理,基隆分公司爰擬訂「港口區域污染預防及削減措施計畫」,針對基隆港碼頭及後線區域,採分期分區方式,逐步收集處理碼頭及作業區之地表逕流及廢污水等,以減輕港區廢污水排放造成鄰近海域之環境負荷,並逐步朝向綠色港口目標努力。
-
改善作法
為落實港區廢污水管理,擬針對碼頭後線及後線區域,採分期分區方式,規劃收集處理港區內地表逕流及廢污水等。近程計畫為將港區內砂石碼頭作業區進行相關逕流廢水削減措施工程設計,開工場址範圍將設計及設置截流貯留設施,以有效處理逕流廢水,預估將現有逕流廢水處理削減率達60%以上,相關逕流廢水削減措施完成後之維護管理工作,交由現場倉庫轄區負責清理及維護逕流廢水削減設備。
-
預期效益
●新建逕流廢水截流溝兼乾式滯流池可削減60%之懸浮固體,懸浮固體污染削減量約 1,158kg。
-
執行期程
2016年6月 開工
2017年12月 完工
碼頭逕流廢水截流設施
-
設置截流設施有什麼好處?
基隆港屬營運中之商港,為檢討對港口區域之污染防治對策,以落實港區廢污水之管理與處理,基隆分公司爰擬訂「港口區域污染預防及削減措施計畫」,針對基隆港碼頭及後線區域,採分期分區方式,逐步收集處理碼頭及作業區之地表逕流及廢污水等,以減輕港區廢污水排放造成鄰近海域之環境負荷,並逐步朝向綠色港口目標努力。
-
改善作法
為落實港區廢污水管理,擬針對碼頭後線及後線區域,採分期分區方式,規劃收集處理港區內地表逕流及廢污水等。近程計畫為將港區內砂石碼頭作業區進行相關逕流廢水削減措施工程設計,開工場址範圍將設計及設置截流貯留設施,以有效處理逕流廢水,預估將現有逕流廢水處理削減率達60%以上,相關逕流廢水削減措施完成後之維護管理工作,交由現場倉庫轄區負責清理及維護逕流廢水削減設備。
-
預期效益
●新建逕流廢水截流溝兼乾式滯流池可削減60%之懸浮固體,懸浮固體污染削減量約 1,158kg。
-
執行期程
2016年6月 開工
2017年12月 完工

逕流廢水截流設施碼頭位置

施工前

施工後
設置位置 | 長度(公尺) | 期程規劃 |
---|---|---|
東岸碼頭區E19-E22碼頭 | 627.6 | 6期 |
西岸碼頭區W27碼頭及後線 | 215 | 7期 |
西岸碼頭區W30-W32碼頭 | 721 | 8期 |
總計 | 1563 | 總工期8期,估計270天 |
2019年
最佳創新案例-基隆港環教生態園區申請
-
為什麼要申請環境教育生態園區?
為進一步行銷基隆港環保能見度及國際綠港知名度,並守護港市環境,希冀透過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申請環境教育場所認證,藉由教育課程提升港市民眾環境友善意識,增進民眾環境認知與責任,藉以讓市民認識綠色港口、營造港市認同感。
-
預期成果
基隆分公司規劃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進行港口環境教育行銷、並收取費用維持永續經營。
初步目標設定為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進階目標為取得認證後之港口環境教育課程行銷、推廣。
計畫預計每年可提供360人參與基隆港環境教育課程,充分行銷綠色港口績效,就旅運、貨運、港口環境及城市社區發展面向說明公司推動那些有感措施,對改善環境所做的努力,藉由環境教育課程分享給學員,以提升企業形象,增加環保綠色港口能見度,提升國際知名度
-
執行期程
短期:了解港區周遭生態環境
•2014年起進行24小時環境監測
•2018年完成港區生態調查
•預計2020年1月前完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
•預計2020年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中期:培訓環境教育相關人員
•2019年已開始環境教育解說人員培訓
•2021年進行環境教育園區試營運
長期:提供環境教育,常態營運
-
投資金額
約509萬,包含生態調查、培訓環教人員課程費與申請認證審查費等,未來規劃透過導覽解說費用方式獲取經費,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最佳創新案例-基隆港環教生態園區申請
-
為什麼要申請環境教育生態園區?
為進一步行銷基隆港環保能見度及國際綠港知名度,並守護港市環境,希冀透過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申請環境教育場所認證,藉由教育課程提升港市民眾環境友善意識,增進民眾環境認知與責任,藉以讓市民認識綠色港口、營造港市認同感。
-
預期成果
基隆分公司規劃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進行港口環境教育行銷、並收取費用維持永續經營。
初步目標設定為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進階目標為取得認證後之港口環境教育課程行銷、推廣。
計畫預計每年可提供360人參與基隆港環境教育課程,充分行銷綠色港口績效,就旅運、貨運、港口環境及城市社區發展面向說明公司推動那些有感措施,對改善環境所做的努力,藉由環境教育課程分享給學員,以提升企業形象,增加環保綠色港口能見度,提升國際知名度 -
執行期程
短期:了解港區周遭生態環境
•2014年起進行24小時環境監測
•2018年完成港區生態調查
•預計2020年1月前完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
•預計2020年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中期:培訓環境教育相關人員
•2019年已開始環境教育解說人員培訓
•2021年進行環境教育園區試營運
長期:提供環境教育,常態營運
-
投資金額
約509萬,包含生態調查、培訓環教人員課程費與申請認證審查費等,未來規劃透過導覽解說費用方式獲取經費,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2018年完成生態調查計畫-黑鳶

2018年完成生態調查計畫-臺灣狗花草
2019年
基隆港西七倉庫拆除改建為多功能綠建築倉庫
-
改建多功能綠建築倉庫
為因應國際航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港埠產業面臨許多挑戰,故除積極推動各國際商港之海運與港埠建設計畫,強化自身的經營能量來吸引航商外,亦積極發展港埠物流,提升競爭力,以爭取更多國際航商所屬船隊靠泊使用,另利用倉庫功能多元化與極大化,創造內客外貨雙量成長之一流國際商港。
-
節能方式
響應節能減碳政策,西七倉庫利用自然採光、通風設計,並優先採用節能或低耗能之綠色環保產品、建材及設備,此外,再利用拆除構材,減少土方外運。
為維護未來完工後建築物能效,將維護管理成本及作法納入規劃設計方案評估因素,確保營運階段仍可維持一定功能,使用壽年符合計畫目標。
-
效益
•拆除構材再利用(現地回填),減少59.46%外運量
•栽種草海桐、台灣海桐共456株,增加綠化面積約基地10%
•使用LED燈具370組,約節省30%用電量
•採用鋼構及複層鎂鋁鋅鋼板等綠建材,整體CO2減量值為0.82
-
執行期程
開工:2018年8月8日
預計完工:2019年12月28日
基隆港西七倉庫拆除改建為多功能綠建築倉庫
-
改建多功能綠建築倉庫
為因應國際航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港埠產業面臨許多挑戰,故除積極推動各國際商港之海運與港埠建設計畫,強化自身的經營能量來吸引航商外,亦積極發展港埠物流,提升競爭力,以爭取更多國際航商所屬船隊靠泊使用,另利用倉庫功能多元化與極大化,創造內客外貨雙量成長之一流國際商港。
-
節能方式
響應節能減碳政策,西七倉庫利用自然採光、通風設計,並優先採用節能或低耗能之綠色環保產品、建材及設備,此外,再利用拆除構材,減少土方外運。
為維護未來完工後建築物能效,將維護管理成本及作法納入規劃設計方案評估因素,確保營運階段仍可維持一定功能,使用壽年符合計畫目標。 -
效益
•拆除構材再利用(現地回填),減少59.46%外運量
•栽種草海桐、台灣海桐共456株,增加綠化面積約基地10%
•使用LED燈具370組,約節省30%用電量
•採用鋼構及複層鎂鋁鋅鋼板等綠建材,整體CO2減量值為0.82 -
執行期程
開工:2018年8月8日
預計完工:2019年12月28日